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91、因人而异(1/3)

持盈一身藕色衣裙,坐在崔绎身旁,愈发显得温柔贞静。

她语调沉静温和:“地里的麦子也差不多熟了,仍旧要曹将军多辛苦一些,收了粮食,须得仔细清点,登记后入库房,收了这一批,筛选出最好的谷种来年开春种下,接下来应该就不用发愁粮食不够吃了。”

曹迁满口答应,将接下来收割麦子高粱等作物的人员安排大致说了一下,持盈都点了头。

崔绎插嘴道:“燕州秋季常有暴雨,晒麦子的时候注意着点。”

持盈不由得笑了:“王爷还懂农耕了?”

崔绎下巴一抬,颇为得意:“本王闲暇时,随便翻了翻你从京城带来那些书,纸上得来终觉浅,改日也得去地里走走。”

百里赞深感欣慰地拱了拱手:“王爷能带头劳作,真是三军之福!”崔绎只说去走走,没说要干活,被他这么一堵,连辩都不好辩解,只得干笑着“唔”了声。

持盈肚子里窃笑,又转头去对百里赞说:“百里先生每天帮王爷阅折子也是辛苦,不过好在最近事不多,正好放松放松。”

“怎么个放松法,不是也要挽着裤脚下地割麦子吧?”百里赞一脸饶命啊的表情。

“怎么会!”持盈笑道,“我看燕州府内学堂少且不精,冬天大地封冻,也不能做活,不如先生准备准备,给城里的孩子们开个临时私塾,要求不高,让孩子们多认识几个字,懂点礼义廉耻就成,行吧?”

百里赞想了想,觉得倒也不太难,以前就做过私塾先生,重操旧业却也容易,就答应下来,又问:“那私塾设在何处?允许哪些人来听?是否缴学费?”

持盈慷慨地道:“王府隔壁的院子里养着禽畜,屋里养着蚕,不过冬天天一冷也不能再养蚕了,就在屋里办学堂吧!回头贴个布告,城里十六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来,不收学费,先生可得严格管教,有调皮捣蛋不听话的,一次警告,两次直接撵出门去,想学等明年。”

百里赞正要继续点头,崔绎又说:“也教教他们兵法、军策,他们现在是孩子,过个三年五载就是上阵杀敌的战士,多学点没坏处。”

“呃……可是兵法之类的东西,赞也只是在书本上见过,并没有多少经验,不是很懂……”

“那就请先生也常到军营里走走,纸上得来,终觉浅呐!”

满座众人纷纷噗地一声,转头的转头,低头的低头,个个用手掩着口偷笑,崔绎这是不失时机地报复人了,百里赞纵有巧舌如簧,这时候也只能收起来,泪流满面地答应了。

山简说:“若是兵法,我倒还读过不少,可以帮衬着文誉一些。”

他来到燕州府这么久,还从没主动提出要做什么,都是崔绎或持盈去找他问意见,这会儿提出要帮着百里赞办学堂,可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但持盈却含笑摇了摇头:“山先生不是说正经营生不适合你么?我这里有更要紧的事,非先生去做不可。”

徐诚好奇地问:“什么更要紧的事?我听仲行说年初你们粮食不够吃,还跑到东阊去买米了,燕州年年粮食都不够吃,都靠朝廷接济,现在皇上不拨粮了,是不是还得去买?年年都买也不是个办法啊。”

“倒是差不离,不过不是去东阊,而是去宣州,”持盈也不介意他的打断,继续往下说,“去东阊路途遥远,翻山越岭的,只买一万石大米,得不偿失,以燕州未来十年的需要,至少要买十万石才能填补空缺,这么多的米,就算在东阊买到了,也很难运回来。”

山简眉心微蹙,寻思着道:“宣州是鱼米之乡,二十万石大米买倒是不成问题,可问题是现在有这么多钱没有?而且谢家兄妹投敌未遂双双身死的事已经传开了,谢效信不信还两说,万一不信,宣州的米价只怕是要翻上天去,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调教成皇 最新章节091、因人而异,网址:https://wap.at55.net/237/237966/91.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