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十章 白脸黑脸(2/3)
了呢?正常的愤怒之后他就开始了正常的分析,最后高兴的发现,这件事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操作好的话,西藏还是会在大英帝国的怀抱里面。
之所以这么想,还是源于朱尔典对中国人的“了解”;他认为那个十六师的官长之所以宣布独立,无非也就是希望他能够掌控整个西藏,成为西藏那个地方的最高王;这个名义问题,大英帝国绝对可以帮他做到。不管是藏人或者汉人,只要能够和英国政府合作,成为大英女王座下的一员,让他成为西藏的王又如何,还不是在英帝国控制之下。于是朱尔典马上给国内发电报,说明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并向国内表示,由他自己亲自赴西藏拉萨和已经独立的自治政府谈判,说服其效忠大英女王。由于朱尔典的电报里面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于是这个建议很快被英国国内通过并迅速恢复给朱尔典;就这么的,英国人对北京政府不抗议不威胁了,印度方面准备出兵的事情也停止了,就等在朱尔典从北京前往拉萨进行说服工作。
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离开北京,从天津坐英**舰“曼彻斯特”号开往南洋,准备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再由陆路进入西藏。这次的过程,注定将是朱尔典一次漫长的旅行,我们在后续再说。
再来看看中原地带,在豫西攻占了内乡的白郎部,于九月又率军向东,兵锋直指豫西南重镇南阳,在调动北洋军队纷纷向南阳靠近时白郎又在南阳西南的青华镇掉头南下,急行军四十公里,攻占了兵力空虚的新野县城。在城内大肆抢掠一番点了一把火后又离开新野南下,目标隐隐约约像是要攻打鄂西北重镇襄阳一样,惊得北洋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占元赶忙将部署在豫西北部的军队调往襄阳一带布防。就连在武昌的副总统黎元洪也立即电令鄂、豫、陕三省军队,不分省界,联合“会剿”。结果白郎却带军向东,于九月十六日,在城内守军两个连配合下,打破湖北重镇枣阳,歼守城军五百余人。进城后,开仓济贫,张贴告示,对外自称为“中华民国抚汉讨袁军总司令”,并要求在南方抵抗的江西军队服从他的指挥;原因是南方各省的讨袁军司令官们全部都失败都逃跑了,只有他白郎还在继续率部“英勇善战,日陷数城、破敌数万”。
白郎在豫西的活动,让负责围剿的北洋各军十分的被动和丢脸。枣阳被占后,南阳镇守使吴庆桐电令驻樊城之第五团派步兵一营、驻钟祥之第五团第一营派步兵三连,由西、南两个方向进攻枣阳;令驻随县之第四团分扎边界防堵;由帮统李治云和团长赵福汇所率之部队也分别进至枣阳城下,形成四面包围之势。结果攻了七八天,死伤数百人还是没有结果,吴庆桐就想调刚刚到豫西灵宝一带的山西晋南镇守使赵四明的部队,却被告知要围困入陕之匪军而未能如愿。久攻不下之时,黎元洪调拨的两门重炮终于到来,白郎眼看枣阳城守不住,随即与十月六日率部弃城西逃,重新钻入东北桐柏山区,让知道消息的袁世凯大骂自己的亲戚张镇芳不止。
到十月中旬时,整个国内战场只有白郎的土匪部没有被剿灭,其它各省(除西藏)都在中央政府的怀抱中,这让袁世凯即满意又不满,而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张镇芳更加的着急。一方面命令各地守军原地驻守不得妄动(担心调动以后地方空虚又被白郎所趁),一方面急令河南第一师师长张锡元和旅长王毓秀分别率部进剿。结果在山区地带,起义军依托高山密林,与优势敌人周旋;进剿的军队晚上不敢在山区宿营,部队只能早上出发黄昏归来,根本无法与起义军作战。自己反倒累的人困马乏,毫无战斗力和士气可言;就这样,豫西的白郎部就拖到了一九一三年的年底。在年底总结会上,陆军总长段祺瑞就向袁世凯报告起义军“地处腹心,若不认真痛剿,终无了局”;不仅这样,由于白郎上次在枣阳城内,杀死了几名外国传教士,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起北方 最新章节第一卷 第八十章 白脸黑脸,网址:https://wap.at55.net/237/237753/8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