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兵部奏折(1/2)

74_74481如果单是金银珠宝,还不值得朱由检特别高兴,毕竟金银不能果腹,而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可是从福王府中抄捡出来的大量粮食,就真的让朱由检喜出望外了。根据太监们的口供,官军从王府多个隐秘的地窖中发现了不计其数的粮食口袋,码放得整整齐齐,非常容易清点。这一点可不要紧,仅仅一个福王府,就储存了将近五十万石粮食!

五十万石是什么概念?福王府所有喘气的活物有一个算一个,最多也就是五千。每人就算一天吃两斤粮食,一石就可以吃两个月。那么这五十万石粮食,足够福王府吃十六七年的!而粮食不可能存放这么长时间,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朱常洵囤粮居奇,待粮价上涨的时候就可以牟取暴利。

而根据管事太监的交代,福王的存粮地点可不止王府这一处,在遍及河南全省的庄田中,也都储存了一些,合计至少在一百五十万石以上。可以说,朱常洵不但是藩王,而且是河南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商人,也是最大的剥削者。

很多战士看到这些堆积如山的粮食,再联想到一路南下所见百姓的悲惨境遇,无不满腔愤怒,破口大骂朱常洵不是东西。尤其是眼睁睁看着朱常洵仓惶逃走的那些战士,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有些埋怨皇帝不该念及亲情,放走这个鱼肉百姓的祸根。

此时京师的大量奏章也从御营转到了洛阳。朱由检一一翻阅,原来京师也已得到了收复洛阳的消息,朝野上下群情振奋,尤其是东林党人,更是一反常态地对朱由检御驾亲征、马到成功大加赞颂。朱由检想了想就明白了,因为当年“争国本”、“三大案”时,东林党可都是支持太子朱常洛、反对朱常洵登基的,一旦朱常洵的叛军获胜,东林党岂能有好果子吃。

除了“颂圣”以外,也有一些谈及实务的奏章。其中户部和兵部的奏章朱由检看得最仔细,户部奏章主要言及朝廷粮饷的困难,说虽然按照旨意在京师实行了种种措施,全力筹措粮饷,但由于南北粮道断绝,京畿附近又刚被建虏蹂躏过,不但筹不到一粒粮,反而还要消耗粮食,所以最多还能给御营发十万石粮食,多了打死也拿不出来了。

朱由检看罢出了一身冷汗,也暗自庆幸幸亏采纳了李定国的计策,偷袭洛阳成功,否则还真要被洪承畴耗死在中原地区了。他想了想,用朱笔在奏折上批道:“京师粮食困难,朕已知之。筹粮一刻不可放松,但运粮可暂缓进行,待万不得已之时,朕再催你们要。其他军需,如武器弹药饷银等,则绝不可拖延。钦此!”

兵部的奏折则让他喜忧参半。辽东方面,建虏自从退出关外后,因为严冬提前到来,大雪封路,八旗军果然分散屯驻于辽东各地,未有大的行动。唯一的大事就是阿敏全军覆没,仅率数十骑败回广宁之后,与皇太极当庭发生争吵,认为皇太极不该撇下他镶白旗先行撤退。

过去阿敏是四大贝勒之一,年龄又比皇太极大,皇太极虽然登上汗位,对他表面上还算恭敬。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是皇太极已经称帝,二是凭借囚禁莽古尔泰,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三是阿敏刚刚全军覆没,和皇太极叫板的资本已经没有了。而他盛怒之下,还和皇太极当众顶撞,那皇太极如何能容他。

结果皇太极当即“龙颜大怒”,让侍卫把阿敏拿下,又召开王大臣会议,给阿敏定罪。阿敏过去骄横跋扈,本来在宗室中就没什么人缘,连他亲弟弟济尔哈朗都和他貌合神离,现在他失了势,那还不墙倒众人推?

会议的结果,给阿敏议了十六条大罪,主要包括:心怀异志,不服从皇太极号令;作战不力,丢失关内三城,导致镶白旗全军覆没;征朝鲜时违背太祖努尔哈赤命令,意欲自立为王;依仗着自己身份尊贵,欺凌其他七旗,抢夺战利品等等。最后拟了死罪,奏请皇太极“圣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重征天下 最新章节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兵部奏折,网址:https://wap.at55.net/230/230619/1223.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变废为宝系统 剑道终乱 末日炽天使 后置的十号 明朝小官员 我家那位女仆大人 月落子规眠 恶魔校草欺上身:甜宠999次 巅峰小农民 第一宠婚:帝少大人,你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