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 623 日G的对策,美国的陷阱(1/4)

1933年初的这段时间,或许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各方面在一轮激战后都有些筋疲力尽,需要休整一下,世界性的战争进入了一个难得的平静期。从巴尔干到太平洋,除了巴尔干战场上苏德两军还激战不休,其余各个战场上的枪炮声都渐渐稀疏下来,不过政治和外交上的交易和变局,却更加让人眼花缭乱了。

哈里发侯赛因在1933年1月初离开阿拉伯半岛的吉达港,渡过红海进驻了苏丹港,并且受到了当地m斯林领袖们的热烈欢迎。不过真正统治苏丹的大英帝国和埃及王国,却没有派出任何代表前往苏丹港迎接这位拥兵十几万的哈里发陛下。

随着麦加陷落和哈里发的逃亡,整个m斯林世界的反革命事业似乎也渐渐陷入了低潮。攻占了麦加和大半个阿拉伯半岛的苏军并没有乘胜追击去夺取吉达港和苏伊士运河,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解放区”,用铁腕肃清“封建迷信”的影响力。印度西北和阿富汗的m斯林势力和他们的盟友英印军同样步步退缩,到1932年12月底就丢失了整个旁遮普地区和大半个白沙瓦地区,退往克什米尔和阿富汗了。不过布柳赫尔所指挥的印度方面军却没有穷追猛打,他们现在也遇上了一个大麻烦,印度解放区的粮食供应出现了严重短缺!他们虽然攻占了印度最大的产粮区旁遮普地区,但是却没有获得多少粮食英印军和m斯林军在撤退之前。竟然焚烧了上千万吨的谷物!眼看着一场特大饥荒就要席卷解放区,布柳赫尔和鲁易只得改变原有计划,加大力度在解放区开展土地革命。希望能从反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地主阶级手中夺取足够的粮食以渡过难关。

与此同时,英国的国内政局也发生的变动,由于英军在中东和印度的失利,麦克唐纳内阁终于倒台,取而代之的是保守党籍的内维尔.张伯伦领导的战时内阁,丘胖子则保住了海军大臣的宝座,而且还是一如既往的扮演一只喜欢拿耗子的斗牛犬。非常强势的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恢复大英帝国在中东和印度统治的计划,提出要在1933年内,将陆军扩充到250万到300万人。并且准备在来年反攻印度。按照他的看法,现在英中德三国的力量远远超过苏联,之所以处处被动,就是因为三国的力量没有往一处使。只要英德中三国。能就未来的世界权力格局达成一致意见。苏联的扩张很快就能得到遏制!

虽然这个多管闲事的胖子在伦敦是很不讨人喜欢的,但是所有的政治人物都不得不承认他的这番分析是非常切中要害的。大英帝国早就已经失去了独霸世界的实力,未来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和几个主要强国共同领导世界……而且那几个主要强国,想要的还不止是一个空泛的领导权,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土地、资源和势力范围。当然,大英帝国的领导人也没有忘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世界强国。特别是1933年1月2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公开表示太平洋地区局势的稳定。同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休戚相关之后。新上台的外务大臣安东尼.艾登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美国,而且还给罗斯福总统送去了张伯伦首相的亲笔信,邀请他在方便的时候可以同英国首相举行会晤,讨论共同对日作战的各种可能性。

而美国态度的突然转变,立即就让处在风口浪尖的苏维埃日本陷入了焦躁。

赤坂离宫内最近频繁召开各种紧急会议,尤其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宣布母港从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移往夏威夷的珍珠港的消息,让日本gcd高层感到异常的焦躁和惶恐。更让他们不安的是,苏联对此竟然保持沉默,没有公开谴责美国力挺日本,只是委派日本驻莫斯科的全权代表安田康夫回东京向日g解释苏联的立场和建议。

“主席同志,这是托洛茨基同志给您的亲笔信。”安田康夫小心翼翼地从文件包中抽出一个信封。最近武田亨的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血大民国 最新章节第 623 日G的对策,美国的陷阱,网址:https://wap.at55.net/23/23362/626.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