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三章 起浪了(2/4)

同,扶桑方面并没有掌握到使用同款发动机的苏联战斗机米格1比斯的残骸。但是他们也不用了解得那么深入——由于蒋玉成好大喜功的政策,苏联的航空器频繁参加各种航空展览。所以全世界对米格1比斯的大体构型都不陌生。于是新式的喷射局地战“震电”很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中单翼布局和后掠的机翼和水平尾翼,机翼内侧是后退式襟翼,外侧是副翼,而且也是双梁结构。垂直尾翼也是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水平尾翼同样安置在垂直尾翼中段,而且后掠角和机翼一样为45度。

如此洗练的外形再加上前所未有的喷射发动机,“震电”必定比之前帝国的所有机型都飞得更快,飞得更高。这样一来“震电”确实足够美丽了,但是问题也来了:尼恩发动机的性能较之原版vk-1本来就有缩水,又经过中岛公司的复刻,性能就又要打折扣,结果就是配备一台ネ20喷气发动机的“震电”的动力严重不足,达不到海军的设计要求了。

崛越二郎首先想到的是减重——这正还可以发挥他卓著的机身雕刻艺术。由此产生的便是“震电”11型,把包括防弹装甲和自封油箱等等在原型机上准备采用的技术一窝蜂都取消的极限减重产物——为了减重,飞机表面甚至连油漆都没涂。飞机完成之后,还是和以往的一样用牛车拉到试验场上去进行试飞。说实话,三菱在名古屋的工厂从各种方面看上去都像是新大陆平原上的一个大农场——除了它生产的飞机以外。

还好这些改良并不影响飞机的美丽,不过却会改变美丽的表现形式——“震电”11一开始在空中表现得很出色,然而进行俯冲试飞时却发生了翼根撕裂,燃油从油箱中泄露出来,然后便在空中拉起一道火光,剧烈的爆炸从机身一直蔓延到发动机燃烧室,整架飞机在空中变成了巨大的烟花,原色的铝制蒙皮雪片般纷纷散落,漂亮极了。

原来喷气时代的机身受力与活塞时代是不同的。飞机的马力增加了,对机身的要求也增加了——崛越二郎顿悟了这一航空界的真理。看到这样的情景,他喃喃自语:

“起风了,我们都要努力生存下去……”

人为什么要死呢?——真是令人苦恼,如果不是因为人要死,自己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设计美丽的飞机了。“震电”是飞机,也是杀人的凶器,不光会杀掉敌人的飞行员,也会杀掉扶桑的飞行员。但是崛越二郎坚信自己不是杀人犯,他只想设计美丽的飞机而已。

那么就得换个法子——发动机功率不足,而让中岛谋求更高的出力也不现实。崛越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既然一部引擎不足敷用,那么再加上一部不就够了嘛!于是“震电”21型闪亮登场。而它的外观从各种意义上都酷似地球的米格19。

……其实也不是那么闪亮——喷射引擎对扶桑的航空工业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新鲜事物,产量当然上不去,而且因为工艺上的问题,中岛公司提供的引擎四台里面就有三台是废品。引擎的产量成为了限制生产进程的瓶颈,而“震电”21型改为双发之后,引擎的产量却没有实质性提升,等于能够生产的飞机又打了对折,这个瓶颈就更显得窄了。

经过了十分辛苦的工作之后,震电21也才生产出来两架试做机,其中一架还是做静力实验用的——这都不是能够投入量产的型号。崛越二郎不眠不休地工作,每天都组织技术人员开会进行攻关,为进一步的改进和投入使用进行努力——扶桑人特有的工作狂精神这个时候往往会排上很大的用场!

但是这一次似乎有点不灵了,崛越发现:不知为什么,每天叫的人总是来不齐,叫来的人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不理解为什么设计师会不专注于自己的作品,而有人是这样告知他的:

“实不相瞒,依在下的浅见:我等现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胜利之星照耀着我们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起浪了,网址:https://wap.at55.net/23/23329/216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