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故人(1/4)
裴旸接掌讨逆兵权,包括吴小桐在内的人,几乎没有人看好他。【】
自从叛军出了个傅公子之后,齐军就连战连败,士气大挫不说,消耗也极大。哪怕齐军背靠物产丰富的江南半壁,却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更不说大胜捷报了
但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正月里,齐军在庐州大败之后,两军居然都没有继续作战,都按兵不动,调整起来。
二月底,徐褚从北边打探了消息回来。叛军……或者应该称之为宁军。傅公子收拢了叛军三股势力之后,仍旧拥惠王之子,只有七岁的亓惟承为帝,国号宁齐,定都原来的京城顺天府。但是为了区别方便,百姓们都称之为大宁。
拥帝定都之后,傅公子刀锋北向,一路向北扫荡,短短一个月,就将顺天北的大片疆域拿下,宁齐朝局势渐成。
收拢了北地数省之后,大宁国开文武双恩科,招募人才,又宣布减免赋税,休养生息……
种种措施,立足长远,安抚民心,吴小桐得到徐褚打探回来的消息后,愕然半晌,免不了感叹一声:傅公子志向高远呐
不管大宁和大齐有啥措施,只要不打仗,百姓们就得过自己的日子。双溪镇,吴小桐,也不外如是。
二月初,育秧,二月末插秧,各种杂粮蔬菜也陆续下种。山上的草木返青,孩子和妇人们又上山了,采摘野菜,挖取春笋。早晚的,小臭儿和拴住又往河里下了鱼篓子,捕捉鱼虾,却不是为了解馋,而是挑拣分类,送到镇子东头的养鱼池子里豢养。这些养鱼池,去年已经用了一年了,收获很丰厚,过年时,每一家都分到了鱼。
进了三月,地里的秧苗长势良好,麦苗也郁郁葱葱。天气有些旱,挖了两年的沟渠水利派上了用场,麦田都顺利地引水浇灌,还趁机施了一次追肥。
三月底,田里的活计少了,暂时的小农闲,那些刺儿头犯错的辛苦了一冬一春备好的石料和竹子木料派上了用场。
吴小桐安排人将一片片烧毁的废墟清理出来,又规划一番,然后雇用人手开始盖房子。一排一排的房子,同样的尺寸,同样的规制,整齐崭新,赏心悦目。双溪镇就如春天的山峦,褪去了冬日的萧瑟,换上了一片蓬勃。
一个个小院子盖好了,吴家开始售卖房屋。
流民们大都身无长物,卖银子自然不行,于是吴家推出的就是工契,以工买房。一套三间正房带两间厢房,还有**厨房茅厕的崭新小院,只需要一个青壮男人签下十年的工契就好。家里青壮多的,两三年就能偿还完的也有。当然,那些只有老弱的是买不起新房子的,吴家就又推出了修房办法,就是维修旧房,给那些只有老弱的流民家庭住,收取的费用也低,只要孩子或者老人能够做些活计,比如打扫,比如放牛,比如割草,两三年也能还上债务。
还有那些孤儿孤老,孤儿好办,直接由吴家收养,自然身契也签了,抚养费长大了慢慢偿还即可。孤老则在镇子中选了个大院子,修缮之后,把孤老们集中在一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吴家出粮养老。六十岁以下的,则可以去吴家领一份力所能及的活计,就有报酬,吃穿都有了。
这一番安置措施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三月底到四月底一个月,修建的新屋安置了三十多户,旧屋也修缮了一遍。赶在五月雨季来临前,将所有屋舍都弄好了,让镇子上的人都有了遮风避雨之所。
五月初,麦田里的麦子黄了,因为种的麦子不多,人手也充足,收麦没有费事,一天就收割完了,然后有人去场院里晾晒打场,也有人开始耕耘麦田,种下大豆芝麻等秋季作物。
吴小桐则日日关注着菜园子里的几株植物年前她去霍山县城的时候,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丐女小地主 最新章节第九十七章故人,网址:https://wap.at55.net/21/21878/98.html
梦之梦里花开
大周朝英雄传奇
难哄
浮生若梦之尘出
蚁的世界
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枕上合伙人,总裁占婚不爱
霸总他又被离婚了
陆云我的七个女神姐姐
六夫皆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