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七章,棋论战势(1/3)

随着张钧洛阳细作网的进一步完善与建立,于吉开始更加的全面的了解到了洛阳的状况,以及各地黄巾起义的情况。

如今洛阳应当是分作三类人,第一类就是以张让,赵忠为首,臭名昭著的十常侍,深受汉灵帝信任,汉灵帝对他们几乎已经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第二类就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以皇普嵩,朱隽,卢植为代表的手握重兵的各路汉朝大将们,以及那些刚刚于中平四年二月释放的"党徒"们。第三类就是象杨赐这类,站在第一和第二类之间的中间派,他们以维持朝廷统治为第一要务,以不得罪人为人生准则。

三类当中,第一类显然是最遭天怒人怨的,平日里,十常侍在昏庸的汉灵帝身边,通过投皇帝所好,整天搬弄是非,以打击政敌,而"党禁"就是他们最大的杰作,在被陷害的众多党徒当中荀攸就是其中后期比较有名的一个了。第二类是目前最得人心一批人,他们守握重兵,在各地与黄巾"逆贼"作着殊死的搏斗,比如说上文提到,皇普嵩,朱隽,卢植,但是由于其中一些重要将领成天领兵在外,与高高在上的汉朝皇帝多少少了一些沟通,所以其实在朝廷局面上的控制就远不如十常侍了,尤其在人事上的一些任命,比如各地的监军,太守等,但由于他们拥兵在外,十常侍也不敢轻易把他们怎么样。最后一类,其实是势力最小,也是前两类人不屑一顾,却又不得不极力拉拢的一群政治力量,他们游刃于十常侍和将军们之间,推行不结盟政策,只忠心于汉灵帝,虽然力量还远不能大到决定政局,但无可否认他们的存在是朝廷永远的变数。

于吉根据文麒的颇有点"懦弱"又不失"奸诈"的性格,以及"跑官"的为第一目的的方针策略,就采取走中间路线的方法。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进展应当还算顺利,至少,他们已经通过杨赐司徒的特殊地位替文麒获得了孝廉这种芝麻绿豆的身份来。

"师父"张钧的声音依旧是那么的沉稳简洁。

于吉抬起头,看了一眼张钧,说道:"什么事情啊?子廉?"

说完,于吉又低下头看着棋盘,思索着如何解开手头的这个残局。

张钧道:"黄巾特使不日进京。"

于吉执白子举在半空中的手,闻言一震,随后缓缓地落在了棋盘中;张钧顺着手势望棋盘瞧去,局势似乎对白子颇为不利,黑子攻势极为强劲,各地黑子对白子发起了有力的攻击,但是白子盘踞中部虽然情势不佳,却进退有据,不失方寸,龙虎之斗正酣.

于吉道:"子廉啊,他们此次进京目的何在啊?"

张钧摇摇头道:"尚不清楚。"

于吉乘着说话的档,左手执黑右手执白,又自顾自地下了几手。

随后喃喃道:"黄巾军与朝廷的军队在各处的战事正紧,黄巾却又为何于此时,派特使入京呢?看来是必有所图啊。"

于吉看似是自言自语,却又似是说给张钧听的

张钧看着棋盘,立在一边,没有搭话,似乎陷入了沉思。

隔了半晌,于吉对张钧道:"子廉,你说他们此次进京的目的是干什么的。"

张钧想了一下回答道:"里应外合。"

张钧想讲的其实是说,张角要跟张让这些常侍们勾结,希望能里应外合,让朝廷发生内耗,买到各地进攻军队一些内幕消息,使得黄巾军在各地的战斗能进展更为顺利,只是张钧素来不喜多言,便只说了"里应外合"四个字,但于吉却是明白张钧想说什么的。

于吉边顾着下棋,边说道:"怕是没有这么简单啊。"

说到这里,于吉就没有再往下说下去,于吉转而指着棋盘道:"子廉,你说这一局棋,却是谁赢了啊?"

张钧盯着棋盘,发现黑子势大,各地进军非常犀利,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命三国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棋论战势,网址:https://wap.at55.net/209/209539/19.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