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29.屠城三百(2/3)

发狂了。

“怎么能没仗打呢?眼看着耿弇就是奔着界休来的,他想打破界休进入河东,咱们只需要在这儿稳稳当当地等,根本用不着来回跑!更用不着爬城墙!”

“也是啊!那他们什么时候能过来?我可有点等不及了!”

“应该不会太晚,要是阳邑和祁县的粮食少,他很快就会过来,要是两县粮多,那可说不准了,或许他能晚一点来。”刘彪自从被贬出长安,磨了几年之后,性子稳了许多,不像从前那么毛毛躁躁的了。

“哈哈哈!”王硕突然大笑起来,说道:“那就好了!太原的粮食,全在几座城里,晋阳大概得占到一半,阳曲和狼孟粮食也多,除了这三地,就数界休和上艾了,前一阵子,周围各县还在往界休调粮,眼下界休的粮食堆成了山,其余不管是阳邑,还是祁县,留的粮食都不怎么多。”

“那就好,要不了没多久,他们准来,咱们等着吧!”

“那个耿弇的胆量怎么样啊?可别看着咱们界休兵多,再把他吓跑了。”王硕十分担心,生怕耿弇是个无胆鼠辈,不敢派兵来攻,尤其有他青州第一将在这儿镇场。

耿弇自然是不怕他的,他甚至不知道王硕是谁。

耿弇率军自狼孟一路向南,就从晋阳城边过去,晋阳城里竟然一个人也没出来,好像全城都是瞎子聋子,看不到这么多敌军大规模南下。

将领们都面带鄙夷,嘲笑太原兵太过窝囊,任由敌军来去,耿弇心中却有些焦虑。

太原全郡实行坚壁清野,刚刚初春,野外本来就没有粮食,许多农人又都搬进了城里,或者依附临近的豪强,在他们的坞堡中栖身。

这样做是一个大工程,官府组织非常费力,损失也很大,但是却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断了耿弇大军的粮食来源。

如今耿弇就是想抢粮都没处去抢,他要在太原郡当地获得粮食,必须要一座城一座城地去攻,一座坞壁一座坞壁地去打。

那么他有精兵就能为所欲为,想打哪儿就打哪儿吗?未见得。

耿弇攻打城池和坞壁就是为了粮食,对太原郡百姓来说,守城、守坞都是保护自己的家,是保证自己不被饿死,这是生存之战。谁敢来抢粮食,百姓们会跟他拼命。

这一路为了筹粮,耿弇攻下了十余座大大小小的坞堡,虽有所得,但士兵损失也不小,这一路已经损折了一千几百号人。可大军攻下来的正儿八经的城池却只有两座,一座阳邑,一座祁县。没法子,太难打了。

两县攻破,让耿弇缓了口气。虽然县里仓库存粮不多,但是他入城后纵兵掳掠,在民间搜刮了不少粮食,让他可以缓解军中的粮荒。

得到了粮食,失去了口碑。他的军队如今在太原郡名声已经臭大街了。不过耿弇已经顾不得了,如今对他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乱世的士兵,掳掠是常态,号称最仁慈的皇帝刘秀对于手下将领的掳掠行为并不禁止,基本上是默许的态度,因为若不允许将士掳掠,朝廷的给养就得跟上,实际上邯郸朝廷做不到。

建武汉大司马吴汉就是军纪败坏的典型,他不仅掳掠,而且脾气一上来还要屠城,手上可谓是沾满了鲜血,算是个当世人屠。

当然这个败坏是相对百姓来说的,对于吴汉来说,这些兵都是精兵,令行禁止。他指挥起来如臂使指,非常得力。因为掳掠可提振士气,士兵们冲着破城后能随便抢,也会多加一把子力气攻城。

吴汉出身寒微,起家亭长,年轻时是马贩子,没受过什么教育。耿弇则出身豪门,自小学习儒家经典,而儒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仁”。虽然带兵打仗就是杀人的,可是在战场之外的情况下,耿弇还是尽力守着“仁”的底限。

此次连破两城,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最新章节429.屠城三百,网址:https://wap.at55.net/207/207105/437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