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37.七步成诗(2/3)

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本来是一篇思妇怀远的闺怨诗,丈夫远去,经年未回,思妇见庭中之树,思念良人,盼他早日归来的情思跃然纸上。

诗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做各种解释和附会,皇帝把这首闺怨诗用在这里,就是借思妇之口表达对窦融等士民的思念,表达对河西之地早日归汉的期盼之情。

窦融本来就是右扶风人,去河西是为了避难,皇帝用诗来呼唤他回来,很应景,河西脱离朝廷管理数年,皇帝盼着它回归,也是一种政治需求。

许多河西名士故乡都在关中,无奈离家,多年不归,河西虽安定,但边远之地,哪有关中之地繁华,感觉亲切?有谁不思念家乡呢?

皇帝的诗作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座中已有人以袖拭泪,低声饮泣,便连刚才被驳了面子的金丹都有些哽咽,他也是长安人客居陇西,这下子也想家了。

隗嚣在座中暗暗点头,原来他还怀疑《短歌行》是伪作,如今一看,小皇帝确实是奇才,多种风格自由驾驭,可豪放,可细腻,可悲壮,可深情,真是无所不能,这究竟是什么妖孽啊!

“吾不及也,吾不及也!”隗嚣暗叹,自己输得不冤,这种就是天生奇才,非人力所能敌也。

皇帝举杯,指着一众河西名士说道:“诸卿皆为当世之俊才,若能回归朝廷,朕虚席以待,卿等皆可一展所长!”

官帽子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们来戴了。

刚刚被皇帝送过帽子的陇西名士立即出面作证,皆道:“陛下识才惜才,乃百年一遇之明主。”

皇帝道:“卿等好不容易来一次,明日皆随朕回长安,多住些日子,到处走走看看,那些亲朋故旧也走动走动,回河西时要一五一十,好好地给大将军讲讲回乡的见闻,如今的长安,可是繁华更胜往昔啊!”

皇帝将安定郡委托给了杨音,又为他多留下一万兵马,自己带了一万军队,和随行百官大臣及河西客人一道回到长安。

刚到长安便得到一个好消息,长水校尉王虎从洛阳千里遥遥地送来了一个人,是一个俘虏:刘秀手下的重臣寇恂,在云台二十八将中位列第五。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偶然,王虎活捉寇恂,全凭运气。

洛阳军解了新安之围,虽说有点惨,损失了几万兵马,但依旧是近几年难得的胜仗。因此朱鲔的胆子大了起来,想要拓展一下洛阳的活动空间,攻略河南各县。

于是他派了洛阳军方最强的两个将领王虎和任尚各自率军出城,在洛阳周边活动,观察敌情,寻找攻击目标。任尚向东,在偃师一带活动,王虎向东南,在缑氏一带活动。

王虎带了两千羽林军出行,快到缑氏的时候,突然遭遇一支人马,只有数百人,羽林军当然不会客气,冲上去一通砍杀,对方明显不敌,眼看要被全歼,那为首的便命令手下放弃抵抗,全体成了羽林军的俘虏。

直到回到洛阳,王虎才知道自己抓了一条大鱼,建武汉颍川太守寇恂。

寇恂是上谷人,出身世家大族,原是上谷太守耿况的下属,在王郎之乱时,上谷归附刘秀,寇恂与耿况的儿子耿弇一道率军南下去投奔他。两个人在广阿追上刘秀,随之平定了王郎和河北的流民队伍。

刘秀平定河北后率军南下,攻取了河内郡,当时河内郡南有洛阳,北有上党,全都是更始皇帝的地盘,何况洛阳还有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形势很是严峻,刘秀需要一个能力足够强的人来镇守河内。

邓禹军事上能力一般,识人方面却是个顶尖高手。他为刘秀推荐了寇恂,说他文武全才,足以胜任,将他比作为汉高祖镇守关中的萧何。刘秀听从邓禹的意见,拜寇恂为河内太守。

寇恂在治理河内郡时表现出了超常的才能,不仅把河内变成了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最新章节237.七步成诗,网址:https://wap.at55.net/207/207105/242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