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5章技术突破(2/4)

最近取得了三项重大进展,分别是造纸、寻铁和火药。

造纸术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技术水平却一直在稳步前进。这个项目重点在于尝试,试的越多经验就越丰富,也就更接近成功。

就在这日,一叠粗糙的黄纸放到了聂伤的案上,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韧性极佳,比后世的纸张也不差,只是有些太厚了,还有点渗水。

不过配上工部用燃烧后的油脂灰制成的油墨,渗水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厚度也无关紧要,完全可以用来书写!

聂伤得之狂喜,重奖了工部和造纸项目组,命他们再接再厉,继续改进造纸技术,同时将新纸发给官府,在小范围内试用。

官员们试了一下,果然异常便利,比竹木简好用的多。但是不久就发现了一个缺陷,纸张易朽易损坏,无法长期保存,大家都担心文件会遗失,不敢在其上书写重要公文。

聂伤检查了一下,发现这种粗纸的确容易朽坏,而且极易吸水受潮,一吸水不但上面的字迹会模糊,纸张本身也更容易糟烂。

看来还要改进呀!

他只好再命官府把粗纸当草稿纸用,文件资料继续写在竹木简牍上。

此物在官府里不得大用,但是流入民间之后却得了所有人的追捧。莘莘学子们书写的可不是什么重要文件,他们主要是练字写作业,粗纸的缺点完全可以无视。

于是学堂和各家贵族,以及有些身家的国民纷纷向工部求购粗纸,一时供不应求,重金难求。

工部见有利可图,急忙扩大生产规模,户部也看到了商机,欲将粗纸销往国外。

聂伤于是命工部组建大型造纸厂,将原来的试验作坊扩大了十几倍,又紧急招聘了数百工人和学徒。

此项技术已经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建和工人培训之后,造纸厂很快就把产量提了上去,达到了日产大张粗纸近千的水平,而且还在不停的扩张、增长。

尽管如此,粗纸还是被国人抢购一空,很多家族都打着往国外贩卖获利的主意,推高了纸价,让一些平民无纸可用。

聂伤和官府又制定了供给制度,规定了官员、教习、识者、学生和普通国民的每月可用张数,然后以低价卖给国人。

此举受到了平民的一致拥护,贵族们则有些不满,毕竟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于是一些财力雄厚的贵族也想建立造纸作坊造纸谋利。但官府却把此物当成了专卖品,不准民间制造,严控技术人员流失。让贵族的盘算又落了空。

关于这项专卖政策,聂伤其实是不同意的,一是私人生产利于扩大规模,加快技术进步。

二是造纸技术难度不高,那么多工人学徒都看会了,很容易泄露出去。斗耆国不允许私人造纸,其他方国偷学了去,自己国家岂不吃亏?

但是众官员骤得权力,都还很淳朴,极力维护官府的利益和权威,哪怕伤害了自家利益都不在乎。他们一致建议专卖,聂伤不好伤了官员们的尽职热情,只能通过了这项专卖政策。

他认为官府早晚会发现纸张专卖政策的缺陷,以后再改也不晚,至少目前这项政策的确能为国库带来巨额收入。

国内限额之后,造纸厂生产的纸张约有三分之一可以外卖,户部商队四出,往各国推销这种奇物。

他国之人一试之下,果然便捷无比,以前使用的龟壳骨头在纸张面前简直是垃圾。刚从斗耆国购买的,以及自己仿制的竹木简也只风光了半年多,就被迅速冷落了。

各国贵族和巫师们纷纷用起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纸张,聂伤所说的粗纸,在外国人口中变成了高贵无比的‘金纸’!

户部商队也干脆借用此名,极力鼓吹高等人用金纸,中等人用竹简,下等人用甲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覆殷商 最新章节第335章技术突破,网址:https://wap.at55.net/207/207069/437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