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2章家臣百工(3/4)

货。

话说,候主领的官员和国臣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套班子。

眼前的这些官员,是候主的私臣、家臣,只管理候主领内的事务,管不了国中事务。他们大多是候主领的贵族,还有一些别的家族的贵人。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成为候主的官员,就要为候主工作,为候主的利益考虑,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同时,别的封臣也可以有这样一套班子。只要他们守规矩,按时按量纳贡,响应国主号召,出人出粮打仗,国主也管不到他们怎么操作。

而国臣,则是管理全国性事务的高级官员,他们一般都由大家族的重要人物担任。

比如有总管全国军事的司戎;有兼警查和法官为一身的司寇,负责国内治安,判定罪案;有负责国内田土疆界、各类财产认定,以及调节各家矛盾的司土;有负责营建道路、城池、壁垒等建造事务的司工;还有负责贵族子弟教育的国老……

因为国内基本处于各家族自治的松散状态,所以国臣们都很清闲,平时也就和国主聊聊天、喝喝酒,商量点事情,偶尔才会有些许事务做。

但这些人的权力却很大,但凡国中有大事,国主必须与他们一同商议才行,就如征伐野人之举,聂伤也得经过他们的同意才能下令出兵。

除了司戎之外,其他国臣都不是国主任命的,而是大家族推选出来的,可见他们对国主权力的限制又有多大。聂伤对这些人异常反感,又不得不结好他们。

待众家臣都领到了宝货,聂伤便道:“大伙都去忙吧,工宰,你带百工们进来,我有事要和你们商议。”

众人去了,工宰出去了一趟,又带着十几个人走了进来,说道:“国主,百工们都到了。”

百工就是管理手工业奴隶的小官,他们不但是管理者,还世代相传,拥有专业的技术。商国待之深厚,最低也有小贵族的待遇。

商朝对手工业的重视,可以说胜过之后所有的朝代,他们深知技术优势能带来巨大的好处,所以极度重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之后的华夏,统治者在这方面的见识明显不如商朝。

候主领现在有各种作坊,铜工坊、甲器坊,陶工坊,石玉工坊、木车工房、骨工坊,还有制革、制裘、酿酒,饲蚕,织布等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全套生产部门,这里都有。

不过斗耆国毕竟太小,不可能所有产业都发展,也有侧重和薄弱之分。

商人以武力压制四方,所以涉及军事的炼铜、甲器、造车和制革这四个产业最受重视。

还有一个烧陶业,因为斗耆国特产上好粘土而成为了经济支柱型产业。他们烧制的陶器质量好,外观精美,畅销周边方国,每年能为斗耆国换回大量的物资。

剩下的其他产业就不怎么样了,大都是小型作坊,只保留了一两个百工或者几个奴隶传承手艺。

特别是饲蚕和酿酒,国中只有一家小贵族饲蚕,候主领的这个饲蚕百工还是那家的子弟。此人为了服务候主才自愿成为家臣,一个人带着两个奴隶养了几箩筐蚕而已。

酿酒更算不上产业,只是一个木作百工自娱自乐自己酿酒玩,也算兼职酿酒工。

尽管这些产业就跟玩笑一样,但却一直保留在百工里,每月按时发放俸禄养着,并有传人接班,香头火一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商人对技术重视程度,一项技术哪怕暂时用不上也没关系,先维系住技术传承,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

聂伤这个国主手下有百工,其他家族也有百工,只不过规模小了许多,或者只在一两个产业上发展,没有候主领这么完善。

作为国主,能压制国内大家族最大的依仗,就是百工。

原因在于商国立国之初采取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覆殷商 最新章节第112章家臣百工,网址:https://wap.at55.net/207/207069/112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