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姜太公钓鱼 2(1/2)
据历史传说在我国的商周时代,发生过这样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在中华文明圈里面尽人皆知的成语,就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据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十分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
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钓,而且还不用鱼饵。
姜子牙当时出于隐居状态,每天都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再一次打猎的时候和他相遇,因为看到姜子牙的钓鱼方式,感到十分的新奇,于是就跟他在渭水之滨,也就是姜子牙垂钓的地方交谈了起来。
当时正处于商朝末年,这个渭水流域兴起了周国。周的祖先姓姬,历史很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
夏朝末年,政府腐败,农业衰弱,周的祖先就西迁到现在的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一代,自己组成了部落。
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扰,周族的首领古公儃父率领族人从岐山北边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宫室,开垦荒地,设置官吏。于是周国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季历死后,她的儿子姬昌继位,这就是有名的周文王了。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
他待人宽厚,对待老年人很尊敬,对待小孩很爱护,所以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尊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他治理国家。许多有本领的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
周文王和姜子牙交谈于渭水之滨,或许当时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整个中国的历史就这样被两个人改变了,确切的说是两个老人改变了。
当时的姜子牙已经须发斑白,看去得有七八十岁了。但是仙风道骨,童颜鹤发的让周文王很是惊讶。
当然周文王更加惊讶的是当时姜子牙的举动,却说这个时候姜子牙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
再一看,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和姜子牙攀谈起来。话说回来也是,这就是典型的好奇害死猫的案例。
这姜子牙啊,据称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了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
周文王和姜子牙的谈话中,发现姜子牙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
在渭水之滨的交谈中,姜子牙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的心里。他本来就是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处去寻找大贤人。
于是周文王心想这眼前的姜子牙,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吗?于是文王恳切的对姜子牙说:“我们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到我们那里去,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子牙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
姜子牙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为国师,也就是当时周国最大的武官,后来又被迅速提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
姜太公也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之后,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
周文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犬戎、密须等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绝地求生之微笑死神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三章 .姜太公钓鱼 2,网址:https://wap.at55.net/200/200570/274.html
深渊中走出的道士
仙在大明
修真教授在校园
九阳剑圣
上帝们的那些事儿
风华绝代之绝色美少年
龙婿
倾君策之将门商女
收徒返还:弟子筑基我成帝
国士衣山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