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385章 天子驾临(2/4)

糟的马群、散落一地的干草、臭味熏天的粪便,显然都不太方便从司马门送进来或运出去。

西安门如此,同处‘7’字形道路另一侧的章城门也不例外。

——原本的历史上,在武帝猪爷兴建建章宫,从此开始‘不住在城里,改住城外’之前,章城门,一直都是少府的专用通道。

盖因为从章城门西出长安,再走不远,便是汉室皇家苑林:上林苑。

虽然少府在未央宫内有作室、有官署,但未央宫显然容不下汉室最为庞大、最为臃肿的行政部门,掌管着刘汉皇帝所有财富的少府。

所以未央宫内的少府作坊,实际上只进行一些相对情节、简易,且没有噪音的生产活动,如纺织布匹等。

少府剩下的绝大部分生产场所,都散落在长安城外,其中又由以上林苑为其中之最。

毕竟武器军械、弓弩箭矢什么的,也不可能在未央宫里生产建造;但生产人物结束了,又需要送样品到未央宫内的少府属衙,供少府官员审核。

同样的道理:武器军械、弓弩箭矢、乃至于各式农具,也同样不太方便从司马门送入宫,甚至都不方便出现在长安街头。

——再怎么说,武器军械什么的,也算是军国重器了,多少还是需要些隐秘性。

如此说来,未央宫内的‘7’字道路,基本就是类似角门、后门的性质,并不用于正常进出。

剩下的四个门,职责就简单多了。

——北阙所在的司马门,是任何一个人通过正轨渠道进入未央宫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皇帝正式出行、回宫时的唯一通道。

尚冠里以西的东阙门,显然也是类似‘特事特办’性质——能从东阙门进出未央宫的,基本都是功侯贵勋。

当然,即便是功侯贵勋,有正事儿要汇报,或被正式召见,也依旧要走司马门,走东阙门的状况,基本都是皇帝私下单独召见,或是功侯想私下偷偷见皇帝一面。

除此之外,东阙门还在祭奠社稷、太庙以及高庙的时候,充当朝臣百官进出宫的通道。

——东阙门离社稷、太庙、高庙都更近些,百官又是靠走的,自然要按最近的路提前赶到,然后等绕了未央宫一大圈的皇帝刘弘了。

这么说来,位于‘艹’字形道路重点的北四门当中,司马门是最热闹,也是最常见人影进出的宫门,东阙门则是功侯勋贵的vi通道。

那么剩下的卢口门,以及作室门呢?

可能说起来有些夸张,但事实就是:未央宫东南西北共六座宫门,其中有足足三道,都是为少府而建造!

没错——卢口门和作室门,也同样是少府物资进出未央宫的专属通道。

非要说哪里有意外,那便是作室门,由于其门内不远便是石渠阁的缘故,偶尔被石渠阁内的博士、史官们借用。

但总体而言,说此时的章城门、卢口门、作室门都是少府的专用通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其中的区别,也是十分好理解。

——章城门是未央宫内的少府作室,与长安城以南的上林苑少府产业之间的通道;

而少府在未央宫内的‘领土’,大概占了整个未央宫的十五分之一,是未央宫前殿群的足足六倍!

如此庞大的行政区域,自然是渭泾分明——北半边作室,南半边官署。

所以,靠近少府官署的卢口门,实际上是少府匠人、低级官吏进出未央宫的通道。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原因:匠人‘粗鄙’,且大都属于体制外,让他们走司马门,不太合适。

少府如此庞大的产业,名下光是百石以上级别的官僚就不下数千,负责布匹纺织、工具铸造等方面的奴隶、匠人更是数以十万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最新章节第0385章 天子驾临,网址:https://wap.at55.net/189/189182/429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