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336章 周易传人(2/3)

题。

看着眼前皮肤松弛,眼角都有些耸拉下去的田何,刘弘脑海中,也再次出现了那段电脑程序般的‘资料’。

田何,田氏齐国王族血脉,字子庄,齐都临淄人,今文《易》第六代嫡系传人。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授《易》于商瞿,商瞿再传子弘,复又传四代,《易》的传承才到了田何之手。

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大概五十年,《易》第学之士的最高尊崇,同时,也意味着足够成熟的年龄。

——就和‘汉没有年纪四十岁以下的九卿’一样,在面对一个三四十岁的‘毛头小子’时,很难有人豪不别扭的喊出一声‘夫子’。

在秦做了十几年受人尊敬的‘夫子’,又经历了长达十数年的战乱,到汉室鼎立之时,田何就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成为乡邻尊崇的老寿星了。

如今又是二十多年过去,田何田子庄,已经正式步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从‘史书上并未记载田何年纪过百’来推断,田何逝世,应该也就是接下来这几年的事。

而在田何离世之后,汉室文学界就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以及一位新的领导者。

——济南,伏生。

借着伏生‘大儒’的身份,儒家也将在汉室正式抬起头。

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的话,数十年的努力过后,儒家就将同历史上一样,在大概五十年到七十年以后,完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诗级壮举。

至于刘弘如此重视易学,除了如今黄老学主政的政治背景,以及汉室重阴阳、纳甲、卦气之术的时代背景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新历法的编撰。

如今汉室正在使用的颛顼历,正式编撰完成大概是在周末,在秦统一天下之后才被推广使用。

从颛顼历正式发行天下的始皇帝二十六年,到如今的正武元年,颛顼历只经历了短短四十四年的‘职业生涯’。

可即便如此,刘弘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周末诞生的历法,颛顼历和如今的节气、气候,已经有了很大的误差。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历法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只要能用来正常纪年,就无所谓准不准确。

然而,对于以农耕作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封建政权而言,一个节气精准、季节准确的历法,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王朝法统!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农民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收,都是严格按照历法中特定的节气,规律的进行农作物耕种、收获的。

而一个精准无误的历法,就能保证农作物的耕种处于最佳生长期,以及最佳气候之下。

如此说来,历法的重要性就很好理解了:历法准不准确,将直接与粮食产量挂钩!

对任何一个农耕文明下的政权而言,粮食产量,永远都是第一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具体到刘弘,无论是内部整合,中央集权,还是对外征讨,驱逐胡虏,也同样需要稳定、丰富的粮食产量来作为物质基础。

而新礼法的编撰,又是一项十分复杂,耗时十分漫长的工作,其中涉及天文观测、气候调研、数学计算等众多领域。

这些工作,也确实是由精通易学的人负责更合适一些。

但田何将近九十岁的高龄,以及很可能没剩几年的‘寿命余额’,都使得田何无法承担新历法的编撰工作。

这样一来,刘弘对田何的态度也就简单多了——一位有学问,有学术地位,且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对于这样一个人,作为皇帝的刘弘也只有一种处理方式:捧着。

便如同现在:就算已经知晓了田何的来意,刘弘也得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听自己心中的预测,被田何一字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最新章节第0336章 周易传人,网址:https://wap.at55.net/189/189182/371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