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134章 无奈之举(2/2)

7降低到百分之3.5,看上去并不多,真的值得百姓如此感恩戴德,甚至到了武帝晚年,都还记得刘恒的好,从而愿意被猪爷一纸罪己诏收回民心?

若是了解此时百姓的生活状况,就可以发现:刘恒所做的一切,确实值得被百姓称一句‘圣人在世’。

开国初,刘邦给天下每一户人家,都各发了一百亩地;而如今主要作物——粟米的亩产,普遍在三石左右。

如此算来,一户百姓劳作一年所得的收获,就是三百石粟米。

至于支出,即便不考虑特殊状况,按照此时普遍存在的‘一夫五口治百田’的家庭组成,每家五口人计算,一年的口粮,就要用去一百二十石。

看上去,百姓手上还剩下一百八十石;但实际状况,却并没有这么乐观。

即便不考虑柴米油盐、穿衣用度等支出,光是粮价的浮动,就足以让百姓泪流满脸——秋收之后,田里种出来的粮食,是要卖出去的!

而市场上顿时涌入大批粮食,自然会使得粮价暴跌;但无力储存粮食的百姓依旧只能认命,以远低于平时的价格,将粮食贱卖给粮商。

等百姓家里留的粮食吃完了,再去买米的时候,粮食可就不是卖出时的价格了——夸张一点的时节,粮价甚至会比秋收后,百姓卖出的价格贵一倍!

如果遇上今年这样,时局动荡,兵荒马乱的时节,就很容易出现农民吃不起自己播种、自己收获,卖给粮商的粟米这种状况。

这就是封建时代,百姓最无奈的事: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多数情况下,一夫五口百田的理想状况,农户忙活一年,除了勉强填饱肚子外,最后剩下的钱,很可能给家中妻儿换身新衣都不够用。

这种时候,原本给官府交上去的二十石粮,突然退回来了十石,是种什么体验?

尤其是这十石粮食退回的时间点,恰好是春末夏初,青黄不接的时候?

——就冲这,刘恒在历史上被百姓捏出塑像,早晚跪拜,丝毫不为过!

而刘弘免除边防战士农税的考虑,便出自于此。

每一家免除一百亩土地的田税,按亩产三石,十五税一算,也就是二十石;二十万戎边部队,共计四百万石粮。

免除的这部分农税,已经很接近边防部队一年的粮食消耗量——五百万石了。

但刘弘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究竟要怎么操作,才能在通过免税,解决边防部队军粮欠缺问题的前提下,让边防战士感受到来自天子的关心?

——这边免税,那边停发军粮这种事,刘弘是干不出来的。

刘弘地目的,是想通过免除边防战士家中的农税,降低边防战士对‘军粮发放不足’的不满。

诚然,仅仅让边防部队的不满降低,并不能改变边防战士饿肚子的问题;但刘弘现在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本章已完成!

少帝成长计划 最新章节第0134章 无奈之举,网址:https://wap.at55.net/189/189182/15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