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站:汴州(2/3)


李元瑷也有相同想法,说道:“故而杨广乃暴君,而非昏君。但凡他稍微爱惜些民力,以他父亲给他留下的班底财富,怎么也不可能混成一个亡国之君。”

“是啊!”阎立本叹道:“家父乃前朝殿中监,亲眼经历过这一幕。他说宇文恺大师原本的规划是利用旧有的鸿沟,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完成这功在千秋的伟业。可杨广不同意,他要彰显国力,要在运河上行龙舟。运河必须凿得很深,而他又规定时限。如此大的工程,五月竣工。当时运送役丁尸骸的车辆,从城皋一直排到河阳……这只是听说就让人毛孔悚然,何况亲眼所见。”

李元瑷默然不言,杨广确实有不少利在千秋的功绩,但完全无法掩盖他屠夫民贼的事实。

有些人说隋朝是亡于世家,这纯属扯淡。

隋朝之亡,就是在于杨广不爱惜民力,弄的天怒人怨。

短短十余年,天下冒出百起农民起义。

正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只不过农民起义就是一群活不下去的农民拼死抵抗,他们缺乏装备缺乏后勤注定了灭亡的命运。

而各方豪族世家他们有底蕴有人才,他们懂得怎么打江山,最终摘了胜利的果实而已。

“到了,前面就是汴州了!”

阎立本突然指着前方说道。

李元瑷也收敛了心神,认真的看着左右的地貌情况。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重要航道,号称“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

而通济渠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汴河。

只因通济渠的主干道就是围绕汴河修筑的。

而通济渠的存在,带动了汴州的发展,汴州渐渐富庶,最后甚至超越了洛阳,成为了北宋的都城汴京。

他们考察的第一站点就是这五湖四河环绕的运河前沿站。

周边商船、货船往来穿梭,一片繁荣景象,几可与洛阳码头相提并论了。

他们一行人沿着码头靠岸,这还未下船,便听河岸上有人高呼:“来者可是商王?”

李元瑷瞧了罗通一眼。

罗通在船头高声道:“正是我家殿下,你等何人?”

有一人高呼:“在下乃驸马都尉、汴州刺史裴律师,特来迎接商王殿下。”

裴律师?

李元瑷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嘴角微微翘起,好名字,天生打官司的料。

此时阎立本在一旁道:“裴律师乃魏国公裴寂长子,亦是爵位继承人,娶了高祖十六女临海公主为妻。从身份上来说,他是殿下的姊夫。”

“走吧!既是一家人,还摆出了这个阵势。于情于理也要见一见。”

李元瑷没有犹豫,直接下了船。

裴律师是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样貌颇为俊雅,为人也彬彬有礼,道:“见过商王!朝廷已经颁布旨意,沿运河官员全力配合殿下择址建造水闸大坝。在下得旨之后,日夜盼着商王殿下到来,今日终于盼到了。现今率汴州上下三十六名官员恭候殿下光临,听凭殿下吩咐。”

李元瑷看了一眼,裴律师身后的三十余官员,好感大升,这才是干事的样子,道:“裴刺史有心了,即是如此。那你们就一并上船,我们先做初步商议。你们是当地官员,对于汴河的情况,肯定了解的比我明白。”

李元瑷请众人上船。

船仓容量有限,一下子挤进三十余人,显得有些拥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造盛唐 最新章节第一站:汴州,网址:https://wap.at55.net/188/188405/98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