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章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1/3)

既然要说到削权,那么以往的官职所要行使的职权就要重新划分了,官只能是阶官。

‘官’就是我们日常熟悉的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之类的官职,但在宋朝,它只是官阶的名称,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而失去其实际的意义。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官,又称阶官或寄禄官。

真正决定这官员实际职务的,是差遣,也叫‘差遣官’。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也有一些差遣并不带上这些字样,如县令、安抚使等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冯拯身上扛着什么光环韩清都不在乎,而是主要看这货的差遣。这货现在的差遣是知河南府,也就是西京的知府。

韩清现在已经是枢密都承旨,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等事。不能说是组织部,只能算是枢密院的人事总监。

说到枢密院,这又要讲一讲宋代的官衙。

在朝廷设置的官衙体系里,有三省六部。

三省是指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门下省又称“左省”。其长官名义上是门下侍中,但很少委任过,实际上有名无职。副长官是门下侍郎,另外又委派一名给事中任“判门下省事”真正掌管本省的职权。其属官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以及给事中等。门下省的职权是主管皇帝宝玺、大朝会设位版、赞拜、拜表、宣黄、外官和流外官考课、年满斋郎转补以及各司附奏署名等事。

宋朝的皇帝如果发布圣旨,皆是由门下省来签发,所以圣旨上开头皆是有“门下”二字,至于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些开头的说法,还要等几百年之后的朱重八才能弄出来。

中书省又称“右省”。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实际上也是有名无职。副长官为中书侍郎。又另委派一名中书舍人任“判中书省事”,真正掌管本省职权。其属官有右散骑常侍,中书舍人、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谏、右正言等。中书省的职权是主管郊祀、皇帝册文、州县官考课、斋郎等年满复奏、文官改赐章服、僧道给赐紫衣师号、举人出身及寺观名额等事。

门下和中书两省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通称“两省官”。门下省的起居郎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称“小两省官”。散骑常侍、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称“大两省官”。

尚书省又称“都省”。其长官名义上是尚书令,还有左右仆射、左右丞等,但尚书令从不委任。实际上另外委派诸司三品以上者或学士一员任“权判尚书都省事”。尚书省的职权是总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和司封、司勋、考功、度支等二十四司,并主管议定官员谥号、祠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官封赠、注甲发付选人、二十四司人吏迁补等事。

韩清就职的枢密院,是总理全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枢密使为枢密院之长官,或称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其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负责“承宣旨命,通领院务”,由武官担任。还设编修官,不定员。

枢密院“掌兵籍,虎符”,若得皇帝的批准,有调动兵马之权。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

枢密使这一官衔在唐太宗时就设置了,但唐代的枢密使只负责管理军事情报,机密情报之类,由宦官兼任,直至五代时还保留这个官衔。

以前的枢密使是马知节,不过这老爷子已经下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走大宋 最新章节第5章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网址:https://wap.at55.net/180/180321/403.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国之无赖兵王 一个江湖的传说 化灵诀 太乙仙魔录之撄雪传 我身体里住着死人 穿书八零,抱紧竹马大佬不撒手 蚀骨深爱 重生之玩转金融界 我蕾穆丽娜不爱你 咸鱼赵的诸天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