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二章 没钱了(2/5)

路线过长,运送补给过程中的消耗,没准儿都能赶上补给的价值了。

郭孝恪也算名将,被于泰一提醒自然把账都算明白了。

“那咱们就不动?”

“敌不动我不动,现在马上就要冬天了,冬天运送物资有多难,您应该很清楚。只要熬过这个冬天,来年春天,咱们只要积累了足够的物资,就能背靠高昌,狠狠的收拾他们!”

郭孝恪点点头,不再跟着于泰去看望伤兵营,而是转身朝城外走去。太子派来的使节,他还得带着大军送到对面去。

只是他很疑惑,明明已经是不死不休的战局,为何太子还要派遣使节?

高昌的战损和战功册,很快就计算下来了。红翎急使背着战报,一路疾驰的将它送到了长安。

高昌守城之战的惨烈,根本不需要过多渲染,只是平铺直叙,就足够震撼人心。

“末将于泰,于高昌启奏:末将于陇右道招兵共计十五万人,今已抵达高昌。幸得上天眷顾,城池未破。高昌守军四万人,今仅余一万,尚有一万伤兵,已无再战之力。高昌城外,尸摞与城墙齐高,高昌城内,留守苏定方,掩雷于地,决意战到最后,也要毁城灭敌....”

当房玄龄将高昌的奏报在大殿上念出来的时候,引起的只有一片的惋惜。

李承乾的心情也很沉重,毕竟,下命令给各个边境,要求寸土不让的,正是他自己。两万啊!各路大军的伤亡数字加起来,恐怕都没有两万。尽管付出了如此的代价,但战果也是惊人的,高昌,灭了敌人十三万九千的大军。

念完战报,同样心情沉重的房玄龄,也是跟着叹息了一声。

李承乾起身道:“战争,就没有不死人的。对于高昌阵亡的将士,孤也只能停食三日,遥遥祭拜。兵部吏部统计战损和军功,既然无从考察,那就将军功平分吧。礼部负责抚恤阵亡将士家人,制定祭仪。”

兵部、吏部、礼部现在的主官,都出面领命。

“高昌新增十五万大军,再加上路途遥远,补给万万不能出现问题,独孤博,切记不可出现问题。”

户部左侍郎独孤博站了出来,神色复杂道:“殿下,眼下一共八处主战区,十余处城池需要补给,虽然叫停了国内的建设,但是,咱们的国库,已经撑不住了啊!”

听到这个,李承乾大吃一惊道:“撑不住了?上个月孤跟你要账单的时候,不是还剩下不少呢吗?”

独孤博苦笑连连:“可上个月,又对各地送了一次补给啊殿下。”

国库耗空了,而且积累了好几年的国库耗空了。各地边军确实享受到了近乎奢华的供给,但是,这也是建立在真金白银上的。

没钱了!一文钱尚且能难倒英雄汉,更别说户部了。

李承乾也没想到国库竟然这么早就空虚了,没钱,打个屁的仗啊!

坐在龙椅上,李承乾无奈道:“既如此,那就支用东宫和内务府的钱财吧,同时,通知银行行长张围,是时候发放国债了。”

李承乾很清楚,最难熬的就是今年的冬天而已。

熬过这个冬天,来年的商税到位以后,危机自然就解除了。况且,这场战争既然耗尽了大唐国库几年来的积累,那么敌人只会更加的难受。尤其是高昌和松州,吐蕃和突厥虽然都是大国,但是这么高的战损,依旧足以让他们感到痛彻心扉。

见太子宁愿下令发放国债,也没有终止战争的意思,独孤博才松了一口气。到了这步境地,最怕的就是领头者的胆怯。硬碰硬,先后退的将会满盘皆输。

结束了上朝,李承乾只觉得身心一阵的疲惫。

当初高丽水军一战后,皇帝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皇帝不仅是舟船,同时也是操舟人。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孤才不要做太子 最新章节第五百一十二章 没钱了,网址:https://wap.at55.net/179/179277/525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