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六章 忙碌(2/4)

是,赵博人被掳职还乡反省,正好给周记之空出来了位置。

反观周记之,就会办事多了。上任以后,立刻代表官府给百姓们赔礼道歉,清还了克扣的工钱,还自掏腰包在温州州府建立了善堂。这一系列的行动看起来是正常的,但是,实话说,对于别的刺史一级的官员而言,这样光明正大的给百姓道歉,实在是掉价,实在是丢脸。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百姓们最希望的,就是这个。官府吗,能不犯错吗?犯错了改就是了,只要工钱没差,还回来就没事了。而新来的刺史老爷不仅知道办事儿,还知道道歉,更是建立了善堂,那就是一个好官。

于是,赵博人当刺史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享受到的“万民书”,周记之一上任就享受到了。

“昂着头走路容易摔跟头,低着头走路,没准儿才能把每一步都踏实啊!”

感慨一声,李承乾提笔在周记之的奏折上写了批复:“应有之功,不另再叙,卿之辛苦,孤知晓也。且踏实以沉淀,奋发而富民。”

写完批复,扔到属于吏部的筐子里,李承乾一抬头,才发现杜如晦和杨师道都在看着自己。

看看自己桌子上已经快处理完的奏折,李承乾警惕道:“您二位别想了,今天上差的时候,咱们可是说好了孤四分你们每人三分的。如今孤四分都快处理完了,您二位可别想着再坑孤!家里的孩子还等着孤回去逗弄呢,这几天估计就会喊阿耶或者父亲了!”

虽然这么说,但是这段时间以来,李承乾却是教孩子叫自己“爸爸”的。

杜如晦嗤笑一声道:“老臣可是过来人,太子殿下,就算您天赋过人,也继承到了皇长孙的身上,不满周岁就会叫人,还是夸张了吧!我二人没有叫您帮着处理政务的意思,只是好奇,您刚刚念念有词的说什么呢?”

李承乾这才松了一口气说:“说温州刺史呢,当初温州百姓闯皇城告御状的事情,您二位应该知道吧。一州刺史于一州,如同一县县令于一县。赵博人这个人的过往孤看过,也是个亲民官,怎么当了刺史以后就糊涂了,选择了肆意妄为呢?”

杨师道叹息道:“骤处高位而无德行,就是这个样子了。当初魏征就曾在朝堂上提出过,一个官员的官职,不当完全以功绩为主,而应辅之以德行之考。只不过,被大多数人给回绝了。”

说完,杨师道还看了看杜如晦。

杜如晦顿时懊恼起来:“你看老夫干什么?当时老夫是反对了,但是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站出来了,老夫能不一起反对吗?”

李承乾笑道:“行啦,您的辛苦孤也知道。只是,孤觉得,魏征的说法或许真的没有错误。当年五姓当道,所以不行,这几年,怎么也行了。过了年,孤就上书重提这件事,您二位以为如何?”

杨师道直接颔首称赞,杜如晦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虽然当今皇帝春秋鼎盛的,但是太子一样也坐实了太子的位置,未来的皇帝,得罪不起啊。

一番谈话过后,用不着说,三人就再次沉默,着手处理自己的政务。

李承乾的话也只是说说而已,处理完自己那些,又帮着杜如晦和杨师道处理了一些。

三人齐心协力的,天色还很亮的时候,就处理的差不多了。

最后一些工作,还是无足轻重的,自然是边唠嗑边处理比较有意思,所以这一次是杨师道主动开了话匣子:

“克明兄,最近佛门和道门的动作很频繁啊。慈恩寺翻新,新的大佛已经雕刻,并且鎏金完成。所以佛门召开了一个什么开光大会,单三山五岳的得道高僧,就到了一百余。这些人,平日里一个都难得见到,没想到一下子就出来了一百多个。还有道门,现在他们立庙不仅立三清老君观了,还有什么玉皇庙、阎罗庙、月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孤才不要做太子 最新章节第四百六十六章 忙碌,网址:https://wap.at55.net/179/179277/478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