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五章 孙思邈的报复(2/4)

例子,如果陶朱公并非淡泊名利,而是追逐天下权力,恐怕轻易就能鼓捣出一个自己的政权吧。你也清楚,钱的力量有多大。”

陶朱公称帝?

李承乾瞪大了眼睛,不是,陶朱公有多大的本事?看起来这家伙是古代财神一般的人物,但是,一样的手段放到后世,都是小店铺老板玩剩下的了。

一,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

二,知道要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三,抓住现时得时无怠,因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其三是从时而追。处于这种境况要讲究一个快字,指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四,销售理论,贵出贱取。贵出如粪土,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贵上极则反贱。贱取如珠玉,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贱下极则反贵。

五,三八价格,农末俱利。

六,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七,薄利多销。

就这七条而已,想想后世的形象代言人、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这些还真只是经商中的基础。

“富可敌国”一直以来都是伪命题,最出名的就是沈万三,钱再多能跟钢刀对抗?当皇帝不讲理的时候,只需要一个“莫须有”就能铲除一切后患,顺便把这家伙的财产取走八分充国库,二分散财于民,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不过像沈万三这样不知道进退的人,终究是少数,或者说,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也是少数。对于更多非家族的商人而言,基本上只要家产积累过多,就会主动分家,免受猜忌了。分家以后,想要复合有多艰难,根本不用说。

所以,皇帝的担忧,明显是一时生出的警惕而已。

不过,大家族和勋贵提防一下,李承乾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父皇说的是,可是,儿臣在给他们许下子孙可为官的事情同时,也跟他们强调了律法的威严。这么说吧,新商律关于偷税漏税的处罚,将会森严到极点,最大罪责,甚至有可能斩首。父皇,您觉得这样高悬着利剑,会有效果吧。再说,儿臣觉得,商律的制定,不应该像之前的律法那样一定多少年,而是随时可以变动。只要及时的亡羊补牢,给商人一个机会,也不无损失啊。”

斩首,死刑。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在刑罚已经被大量废弃的贞观时期,已经很了不得了。因为大唐的死刑现在只有两种:斩和绞。一个砍头不留全尸,一个能留下全尸。

“难说啊,为了不切实际的追逐抛弃性命的大有人在啊!不过,暂时先按照你说的这样吧。不过咱们可说好,要是真的出现了富可敌国的人物,朝臣因此而弹劾你,朕可不帮你。”

笑了笑,李承乾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严肃的谈话到此也就结束了,长孙出现的永远是那么的准确。

一壶热茶倒给皇帝,再把茶杯放到李承乾面前,长孙这才坐在皇帝身边说:“难得您一路顺流而下,匆忙间赶到了登州,兕子这丫头还没有取名,您是当父皇的,就给她取一个小名和名字吧。”

按理说,取小名也应该是当父亲的权力,可是听到长孙的话,李世民却皱了皱眉,说:“小名就叫兕子,挺好,朕看这个丫头身子瘦弱,又是不足月就出世的,有个壮实点的名字就挺好,至于名字嘛...”

皇帝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就叫明达吧!”

长孙在一边连连拍手:“明达好,佛教中,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孤才不要做太子 最新章节第三百六十五章 孙思邈的报复,网址:https://wap.at55.net/179/179277/374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