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28章苦无良策(2/3)


他们拟定了几个作战方案,都有可能全歼了孙传庭的这一支军队,收复整个辽南,平定关外的局势。

但是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终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消灭眼前的三万多辽南军,他们最少得付出一万人以上的代价,这还是起步。

现在的建奴军队,规模保持在六七万左右,再损失一万人,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而且这还只是起步。

这就令所有的贵族们,都为之忧虑不已,惶恐不已。

如果眼前的是华夏军的主力,就算是拼着伤亡两万人的代价,把敌人全歼了,他们也都敢拼命。

华夏军不怕死,他们建州大军军队的士兵,同样也都不怕死,他们是天生的猎人,天生的战士,就是为了战斗而生,但是如果在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价以后,只是消灭了敌人的一支偏师,敌人主力,随时可以派出更多的部队抵达这里,赶来这里,那么这又该如何应对?

皇太极等人在思考,损失了一万多人以后,建奴他们的八旗,只能够缩编为四旗,区区这么一点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控制广大的关外之力,而华夏军则可以从关内、辽南、图门江方向发动进攻,他们处处分兵,处处抵抗,根本就抵挡不住敌人的兵锋。

这样一来,就让他们意识到,正面跟华夏军决战,根本就不可取,就是取死之道。

皇太极是忧虑到了极点,海州方向的华夏军,就像一个巨大的骨刺,是顶在了他们的腰间,如果不拔掉的话,他们也都行动不便,进退两难。

如果妄想拔掉他的话,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其代价是他们无法承受的,皇太极不同于其他的满洲贵族,他是文武双全的,还看得懂大明的奏折,其他的满洲贵族,勉强认得字,只喜欢看一部《三国》,颠来倒去的看,乐不知疲。

熟读所有的兵书,也都研究过古今所有的战例,但是却没有一条,可以帮助他歼灭敌人,古往今来,游牧民族对付中原大军,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让敌人大军,在广阔的关外大地上游花园。

因为游牧民族,没有城市,没有地盘,只有草原和牧场,把这些东西让给你,等敌人走了,再退回来就行了。

他们这种战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根本不用跟你打,拖也都能把你拖垮。

大明军队的粮食,从遥远的关外运回来,每运一斤粮食,损耗量都极大,也就是说,他们的后勤,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他们派出数十万大军,在关外长期的作战。

就算跟中原的军队作战,断中原军队的粮道,就是最好的办法,只要让他们断粮,将其团团围困,不用打,他们就会自我崩溃了。

但是华夏军跟这些军队有很多的不同,华夏军他们的后勤运输能力,非常的强,他们有能力把粮食直接的运到了辽南的几个港口,从这里出发,这就大大的缩短了他们后勤的压力,而且他们采用断粮道缺粮的方式,来对付孙传庭这一支军队,也都不可取。

因为现在对方根本就不缺粮,同时也不缺时间,缺粮缺时间的,反而是建州大军,他们急于跟对方进行决战,谁急于决战,谁就容易出错。

孙传庭出掌辽南都督,一开始皇太极是看不上此人的,随着一系列的交锋下来,他们在孙传庭手上吃尽了苦头,这才令皇太极正视这一个人。

此人兵少的时候,有兵少的打法,这一种治大国如烹小鲜,游刃有余的做法,令建州军损失不小。

当他得到了足够多的军队以后,大举反攻,一举拿下了海州,小兵团打法,游刃有余,大兵团打法,大开大合,所向披靡,这种统帅军队,指挥军队的能力,丝毫不比建州的任何一位统帅逊色。

建州军也由一开始的轻视,转为敬畏,最后就是害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之新帝国 最新章节第928章苦无良策,网址:https://wap.at55.net/179/179212/947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