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买通名妓欲钻营(4/8)

这个明武宗朱厚照,一代伟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他在读完《明史》后曾这样说到:“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一些外,其他的皇帝都做得不好,尽做坏事。”

既然***直接点名说明武宗朱厚照比其他皇帝稍好一些,那也就是肯定了朱厚照当皇帝还是合格的。伟人的话,更加增强了朱厚炜的信心。

安葬完弘治皇帝后,卫王朱厚炜立刻陛辞回到了登莱,他打算埋头发展自己的封地。从此不再过问朝政。他相信自己这位大哥一定有手腕治理好朝政,这毕竟是属于朱厚照的时代。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为了避嫌,皇权之下,没有亲情。这一点他很明白。能够低调就尽量低调,猥琐发展才是王道。

……

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正德元年四月,朱厚照经过一系列人事的调整和布置,渐渐稳定的朝局,正德元年的京察也即将来临,这既是难关也是机遇,很多官员各显神通,施展手段。只不过是为了屁股下面的那把官椅子。

南京城内,酉时刚过,挂在夫子庙檐角上的夕阳,已经一缕一缕地收尽了。秦淮河一曲碧波,也渐次朦胧起来。周廷皓坐着一乘四人暖轿,兴冲冲地来到倚翠楼。

自从燕王朱棣篡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把个皇城迁到北京,这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钦定的首都南京,便成了留都。但因为明太祖的皇陵在南京,龙脉之所出的安徽凤阳也离南京不远,朱家后代的皇帝,出于对祖宗的尊敬,至少在名分上,还是保留了南京的特殊政治地位。

除了内阁之外,一应的政府机构,如宗人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寺、六科、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五城兵马司等等,凡北京有的,南京也都保留了一套。

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不过,北京政府管的是实事儿,而南京的政府,除了像兵部守备,总督粮储的户部右侍郎,管理后湖黄册的户科给事中这样为数不多的要职之外,大部分官位,都形同虚设。

由于实际的政治权力掌握在北京政府手中,南京的政府官员,大都是仕途失意之人,或者是为了照顾级别,安排来南京当一个“养鸟尚书”或者“莳花御史”。尽管两府级别一样,但是同样品级的官员,由北京调往南京就是一种贬谪,由南京调往北京则被人们视为可喜可贺的升迁。

因此,一大批受到排挤或者没有靠山的官员都聚集在南京,尽情享受留都官员的那一份闲情逸致。享受闲情逸致,出门有禅客书童,进屋有佳肴美妾。对月弹琴,扫雪烹茶,名士分韵,佳人佐酒,应该说是人世间第一等的乐事。

但官场上的人,除了白发催人晋升无望,或疾病缠身心志颓唐,一般的人,又有谁不想奔奔前程呢?公务之暇,可以由着性子,怎么玩得开心就怎么玩,话又说回来,当官没捞到一个肥缺,又哪有本钱来玩得开心呢?

眼瞅着一年一度的京察和考栏来了,就为着这一层,南京政府里头的官员,大都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钻门路巴结京师朝廷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以图在京察考核时,有个人帮着说说话。

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做官,只要椅子背后有人,就不愁没有时来运转,升官坐肥缺的时候。

眼下这位走进倚翠楼中的周廷皓就正是这样一个人。今晚,他准备在这里宴请京城里来的一个名叫刘成的人吃花酒。周廷皓现任南京工部主事。

周廷皓,字伯达,河南洛阳新安人。他是弘治二年进士。他很走运,甫入仕途,就遇到了弘治皇帝拨乱反正,清理成化朝的官员,很多官位出现了空缺。他幸运地被任命为户部府仓大使。别小看这个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皇弟 最新章节第四十七章买通名妓欲钻营,网址:https://wap.at55.net/178/178986/48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