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烫手山芋(2/4)

对大桥桥头和两端引线要严加控管,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市委市政府也做了相应的批示,但未得到贯彻执行。

大桥的桥位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但已选桥位被用来建设万吨烧碱企业,并在引道两侧规划建设五万吨化工基地,新建年产万吨烧碱工程,距桥位太近,该区静风率高,排放的氯化硫等有害气体所形成的酸雨、酸雾长期浮在空气中,对大桥钢筋混凝土、钢结构都会造成腐蚀。这必将给大桥建设和营运带来污染腐蚀,危及安全和使用年限。

交通厅为此曾多次交涉,两任厅长亲赴调解,均无效,事情闹到省委杨书记那里,副省长江碧清按省委杨书记的批示,亲赴绵西进行协调,交通部终于批准了项目建y书,正当前期工作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争取国家组织评估后立项决策的关键时期,又遇到了来自某些部门的更大阻力。

化工基地的选址也有些技术上的要求,要找一个新的地方,势必也会增加投资,延缓建设周期,所以也是拒不让步,有的公开向绵西政府发文不同意现场办公“纪要”;有的向地方领导发传真电报不同意桥头化工企业搬迁。

一时间,桥头化工企业的基础建设继续进行着施工,原定应远离的盐酸罐装车间并未远离,原本规定桥位两百米范围内不再增加任何建筑的规定也没有得到落实,被迫另选的引道用地又被占据,规划的化工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进程。

化工基地是张新普任市委书记的时候,通gu省化工厅从部委争取下来的项目。这是由上级财政直接投资的,最受益的是檐口区,而大桥是陈振龙通gu交通厅向交通部争取的,大桥建成之后,将对绵西市江南沿线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受益的是整个市,不过资金还无影无踪。

陈振龙积极争取这个项目的时候,恐怕都没有想到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会变得如此复杂。

从绵西长远发展来看,修好这座大桥,显然要比一个化工基地对发展的贡献要大得多。早一天修好大桥,那就早一天能够带动绵西江南之地的发展,其实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清楚,只是面对这样的局面选择了绕开。但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观念也导zh所做的结论截然不同。

陈振龙没想到大桥的选址和化工基地选址会出现重叠,化工基地是是张新普在市委书记任上能够拿得出手的大手笔,是张新普引以为荣的的一件事情,要另外选址,也就意味着争取下来的后续资金不会再有。而且很有可能就此夭折,已经煮熟的鸭子飞掉,这绝不是张新普所期望的。而化工厅也不希望辛苦争取下来的项目泡汤,檐口区也更不希望这么一个可以下蛋的大基地就这样溜走,所以是力主大桥易址或者是先拿下化工基地再说。

但在交通厅和交通部的专家看来,易址就意味着桥的跨度增加、配套的公路建设增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那桥的造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各管一段的两家部委之间互不相让,也就导zh省里市里都难办。

特别是市里,对这些部门都是不想得罪,也不愿得罪的。

陆政东也不禁苦笑,这是神仙打架。市里遭殃,市里夹在其间是左右为难,于是陈振龙和吴金泉也就只有缩起头,左支右挡,于是这个烫手的活就落在了他手上。

的观点其实就是代表了市里边这些大部分人的一种观点,囿于现实而缺乏长远眼光。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谁也不知道今后十年发展会有多么快,而绵西的建设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政东却知道这一qi,既然自己坐上了这个位置,他就不能放任绵西像其他城市一样随波逐流,他要改变绵西的格局,对绵西的城市进行定位,从经济发展到城市规划。他都要竭尽自己所能,让绵西站在一个更高的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政道风流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 烫手山芋,网址:https://wap.at55.net/178/178641/352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