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卷 第七章 黑金帝国(2/4)

啊,高士图也清楚,人事局的副局长就是他仕途的顶点了,让高二楚趁着这两年煤炭行情好,再搞一段实际,赚够了养老钱,他就干脆下海算了,高二楚有了足够的本钱,不搞煤矿,搞其他东西一样能赚钱,想到这里他心里也是一阵烦闷,真要说县里有经济头脑,申国中算个球,他才是真正的有经济头脑,可惜老林始终没有干上县委书记,不然他就有机会当县长,肯定比申国中干得好得多……只是高士图忘了一件事,一个是往自己口袋里刨,一个是为一县发展通盘考虑……

转眼间陆政东来到宜蓝县也有半个多月,除了修路和因为上班打牌处理了电力局的一批人,陆政东几乎没有动作,宜蓝县各局行委办及各镇的干部大体上保持了平稳。

县里紧锣密鼓的研究着宜长路的事情,宜蓝县电视台一直在轰炸式地宣传宜长路,宜长路成为了成宜蓝的热门话题,原来金忠平一直推动的煤矿整顿也了无生息,渐渐地冷冷地被多数干部被遗忘。

但陆政东却是没有忘,修路是宜蓝的发展之本,但煤矿才是宜蓝的发展之根,有了本,如果没有根,这条路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宜蓝的发展依然是一句空话。

这些天借着修路的机会他也下去乡镇走了走,也找乡镇的干部汇报汇报,还有就是通gu邱智慧以及金忠平之前准备调整的一些干部,对县里主要的干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基本上把县里煤矿的基本情况摸了个底。

临山、易岭、长洲、石铺四个乡镇煤矿最为集中,占到全县煤炭产量的八成以上,真正兴旺起来是八十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时候,原县委副书记是临山镇的书记,最开始把煤炭作为一个乡镇企业发展的龙头来抓,之后高士图又接手临山镇党委书记,这时候私人大规模进军煤矿,原来很兴旺的乡镇企业煤矿在这个时候开始放慢了发展的脚步,并逐渐衰落,并逐渐被个体煤矿赶超,这基本上可以说明,高士图任党委书记的时候,林家、高家就开始大规模的涉足煤矿了。

陆政东看着手头自己亲手准备的资料,陆政东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按照这四个乡镇的煤炭产量,保守的估计也有四千万以上的税收流失,差不多顶得上现在宜蓝县所有财政收入的六成了,这还是比较保守的统计,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小煤矿开采并不复杂,有些小矿的生产条件简易,以家庭为单位或是以几个人合伙为单位,收税很不容易,很多煤矿又是在偏僻的深山峡谷之中,税务人员很难搞清楚,产量大的则喜欢做偷瞒产量,里面手段多得很,但是以上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即得利益在宜蓝形成了气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在县里有很多有实权的干部在煤矿都有股份,在农村就更不用说,很多乡村干部就是煤矿的参与者和既得利益者,上有县里干部保驾护航,下有乡村干部通风报信,甚至是抵触,这样的状况真要是能堵住税收的漏洞无异于痴人说梦。…,

陆政东更是注意到一点,在登记可查的稍微大一点的有案可查的煤矿中,林姓人家和高姓人家占了一半还多,产量更是占了全县六成以上,真正是控zh了全县煤炭产业,说得不夸张一点,就是控zh了全县的经济命脉。

既不用上什么税,开采的成本又不是太高,煤炭的行情又是一路看涨,简直就是暴利,真是名符其实的“黑金”,难怪会让人倾之若骛,也难怪县里的干部都纷纷被拉下水。

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忠平在宜蓝想要整顿煤矿,最终却是寸步难行。

让陆政东感到不容乐观的是,为了争夺煤矿资源,许多煤矿老板利用宗亲朋友和种种关系抱成一团,纠集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作为打手,为了争夺煤矿资源,打架斗殴就是家常便饭,宜蓝县治安很乱,绝大部分的刑事案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煤矿,隐隐出现了黑社会性质的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政道风流 最新章节第三卷 第七章 黑金帝国,网址:https://wap.at55.net/178/178641/185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