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7(2/3)

个极端公平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贵族执政为了保护贵族特权,是不允许科举制发展的。

即使是战国之后,日本的统一,也更像东晋。城主拥有自治,没有出离贵族社会。

所以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儒学在朝鲜半岛和越南都能顺利普及,那里到处是文庙。到现在他们大事小情还往文庙跑,日本人不去文庙,只去‘神社’。虽然日本也一直有儒学,但总不是主流。日本的主流是神道教,神神又叨叨。

我的说法这里只有一个间接的证明,英国自七年战争之后,比较稳定的统治了印度次大陆150年,他也希望他的统治区繁荣,做出很多改革,据说其修建的水渠超过五万公里(他自己的说法,可能包括农村里半米宽的小水渠),即便是这样,不管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还是孟加拉国,都没有转变成商业型社会。在最先进的大英帝国官吏的督导下,传统农业社会都玩不成向商业社会的转变,清朝就更别提啦。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即使把大英帝国和清朝的皇帝官员全部对换,英国还是那个英国,清朝还是那个清朝,社会的积淀是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得不说,西方社会能够成功转型成为现代商业社会,还有一个必须的原因。人民都去经商了,吃什么?虽然他有黄金白银,可是当时的条件是,世界各国的粮食都不够吃,有谁谁卖给他?

对!只有靠‘殖民地’掠夺。从殖民地人民牙缝儿里抠粮食。这一点清朝更不具备。

打完七年战争,法国把海外重要的粮产区(殖民地)都输给了英国。无奈之下,法国也冒出一个‘欧洲孔子’,他拉着法王路易十五去农田耕种‘作秀’。弄得农不农,商不商,焉能济世!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这里就出现一个很值得思虑的问题:新生产力在旧的生产制度下,是否存有更大的社会危机?

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欺骗与掠夺之上。

古代的战争,大多因缺粮引起。即使游牧与农耕社会间的战争,也是由粮食间接引起。(游牧社会一旦统一安定,就会出现粮食不足)。今天全球大多地域没有战争,首先得感谢现代化农业。

陆军打的是人命,海军打的是钱,空军打的是科技。北洋水师的钱被颐和园挪用了吗?如果大英帝国建白金汉宫还需要挪用海军的钱,您认为大英帝国还能称霸海洋么?

清朝末期到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不能发展为商业社会,没有先决条件,天时未到。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虽然贫穷痛苦,甚至影响了人民的平均寿命,建国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8岁。但是农民并不像农奴那样希望变成无产者,这其中只有一个原因,贫瘠的几亩农田是他们生存的唯一保证。

西方的大革命是将人口最多的‘农奴’转变成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农奴’转变成无产阶级,是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是农奴的大解放;而东方的‘农民’没有转变为无产者的强烈意愿——

清朝农民很苦,但并不比无产者劳累,最少冬季还是休息的。1884年之前,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人间地狱啊。

美国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八小时工作制’。欧洲有几个国家已经建立了八小时工作制。可是美国大企业主不肯。

政府非常果断,一口气把七名工人挂上绞刑架。可是却引起全国大罢工。最终大企业主妥协。这是1884年的故事。

所以,如果想有改变,只有等到农民可以看到,即使不需要农田也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有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落后的小农经济才看到一丝曙光。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如优良的种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7,网址:https://wap.at55.net/178/178633/233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