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人山人海(1/2)
清江市,以穿城而过的清江得名,是一个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沿河古城。古时生活在清江的百姓,重要由渔民构成,祖祖辈辈以渔为生,即便是现代以来,清江市郊的各区县镇村,都是重要依附渔业和旅游业为生。
靠水吃水,所以这里的人们便将对平安和丰收的盼看寄托于对河神的虔诚祈拜。实在这里很早就有祭河神的节日,只是情势简略,也没有固定日期,多是各家各户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筹备工作停当后,选个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便开端祭奠河神,俗称“上网”。
不得不说,清江商会的能量的确不小,仅短短一天时间,在江滩区就搭建了宏大的祭龙王法坛。
昨日龙王在清江显灵,引发了轰动,全城人人皆知。江滩区祭龙王法会的消息放出往之后,立即点燃了他们心中对于龙王的无穷崇拜,请假的请假,歇业的歇业,甚至好几家工厂直接放了一天的假期,由于连老板都赶着往拜祭龙王了……
除了清江市民之外,四周县镇里那些以水为生的渔民们,得知消息之后,更是趋之若鹜钻石闪婚之天价贵妻最新章节。祭拜河神这么多年,而这次是最让他们激动的一次。
早上七点左右,太阳的阳光刚刚播撒下来,江滩区的沙滩上便已人头攒动。相比市民来说,离的较远的渔民们反而来的更早,基础都是披星戴月的赶来,生怕来的晚了占不到好的地位。
祭品丰富的让人赞叹,黑毛公猪、红毛公鸡、白毛山羊、面塑寿桃、各式各样花花绿绿、色彩艳丽的贡品,一行行,一排排。在一张张展着红布的供桌上有序摆放,绵延数公里的河岸,蔚为壮观。早上露重风冷。但这些百姓们红扑扑的脸上挂满难以言表的兴奋之情,指指导点。议论纷纷,好不热烈。
江滩区的交通基础瘫痪了,各路车辆将能停的处所都停满了,就连公厕门口都没有放过。他们的祭品都是猪头、牛肉、菜肴、瓜果、糕点,没措施,他们住在市区了,这大晚上的实在没处所往找活猪、活鸡、活羊。
这些市民由于来的较晚,河岸边的好地位基础都被渔民们占领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搭建第二层祭品长廊。
再然后,就是清江商会邀请的大秧歌代表队、锣鼓队、舞狮队等数十支民间艺术团体,从江滩码头沿河搭建舞台进行民俗表演。踩着铿锵的锣鼓点,原汁原味的民俗运动和粗犷豪放的大秧歌,在冷冬的早上营造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欢乐气氛。
光是这三只队伍就将数公里长的河岸沙滩挤得满满当当,粗略估计最少要十多万人欢聚在这里。而且,还在有人不断的赶来,这些人有的是隔壁城市的市民,有的专程坐飞机远道而来。还有各路的消息媒体、网络媒体、摄影爱好者、商贩。
甚至还有一队慕名而来的外国团体,最搞笑的是,他们都穿着华夏的传统服装。笨手笨脚的舞着金龙,举着龙旗,挥着彩带,脸上的那兴奋劲儿丝尽不亚于华夏人。
除了人之外,还有船,数百艘的渔船,鳞次栉比的排在河面上,贴满了大红对联,“福达三江、财通四海”十方神王最新章节。“风调雨顺、满载而回”,“力合鱼满仓、心齐风浪平”。“江不扬波、水上太平”等对联,诉说着渔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我天哪。这么多人?”二婶看着数以万计的后脑勺,密密麻麻的,接连倒抽了好几口冷气,头皮一阵发麻。
陆铮的老爸老妈也看的瞠目结舌,春运都比不上现在的场面啊。
他们一行人是吃完早餐才出发的,中间还专门逛了肉食店、香烛店筹备了贡品,赶到江滩区的时候,创造道路早就被堵的水泄不通,就连步行都很艰苦。
“人太多了,该早点来的。”安静心中着急,不断的踮着脚张看着前面乌压压的人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执掌龙宫 最新章节【第501章】 人山人海,网址:https://wap.at55.net/17/1776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