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5章 廷争(2/4)

见了流民犹如苍蝇见血,豪门吃肉,大户喝汤,小门小院的也能沾沾荤腥!

话说到这里,庾济扫过众臣,呵呵一笑:“而正是因为武昌郡王能征善战,此际战事初定,才不宜轻举妄动啊!”

能上殿廷议的都是人精,谁还听不出庾济弦外之音?

那一句能征善战不宜轻举妄动,无疑在暗示王导和郗鉴乃至所有与会重臣,之所以需要把司马白留在京师,不为别的,是要利用司马白的名号威慑降兵。

姑且先晾着司马白哪怕高高挂起,只要先用他镇住降兵就可,万不能因为这家伙断了大家财路。何事再急也急不过这桩买卖,做完这单再议其他,介时司马白的安排去处再商议就是了。

庾济成功将两个桃子分三人的矛头化解到众人都有利可分的盘面上,轻重缓急先后顺序一定,不少人都在等着看司马白笑话了。

这个武昌郡王初回江左,岂能明白这里面的精髓?

可怜他既以谦逊躲过了老丞相三番五次的设计,又以不落痕迹的挑拨打开二桃杀三士的局面,明明胜券在握了,偏偏却在最不该争斗的时候跳了出来!

司马白等若把自己跳回了廷议起点,还不如一开始就步进老丞相圈套,虽然落点面子,但总能得到点实惠。这下好了,一旦被那三个大佬联手挂起,只能哑巴吃黄连了,偏偏大家分利还是靠着他名头,好大一个暗亏!

这个执掌京师几乎所有兵权的中领军倒是让司马白刮目相看,心道难怪庾亮要安排此人在京师维持周旋,确实是有真才实干的。

不过也更有趣一些!

“极是,极是,此内忧外患确为燃眉之急,”司马白拍了拍巴掌,接过话茬,“有道是关山之固不堪人心之险,兵锋之胜难破众志之城,京师或稳或危,归根结底,在于民心军心,不知诸君赞同否?”

“国难初平,动荡仍在,民心思安,再经不起任何灾祸,而军心思定,再也打不动一场仗了,以某愚见,若要得这安定二字,说难是难,说易也易。”

有人神色上已露鄙夷,这种摆高调弄玄虚在江左都是司空见惯的,乃是清谈最常用的方法,后面抛出的见解多半平平无奇,无非是想引人瞩目罢了。何况什么民心军心这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和满殿众臣在意的事情,根本是两码事。

庾济更是暗笑,大家现在正谈生意,这司马白出力最大却偏偏只他蒙在鼓里。

“安抚民心乃吾辈之责,军队不想打仗却也要看羯虏允不允,今日议的就是如何安定,武昌郡王既有高见,不妨赐教一二。”

“六个字,只赏功,不罚过。”

司马白伸了伸手指,仍是一脸认真,仿佛确然迂直一般,但矩相所望,一殿众人心思神色变化哪里能逃掉丝毫?

他自顾说道,

“赏功倒可以暂议,免罪却需即刻,某之愚见,便是谋反首恶,也都先一律赦了吧,如此降兵必安!”

只赏功,不罚过?

要以赦免降兵谋反大罪换取稳定?

六个字一出口,大殿又是一片安静,众臣只觉匪夷所思,无不面面相觑。饶是满殿重臣宦海沉浮一辈子,这种荒唐话还真是头一次听到,尤其说的如此光明正大。

倘若赦了降兵,这到嘴的鸭子不就飞了?

庾济一怔,随即大笑:

“荒唐啊荒唐,从古至今这赏罚分明方是正道纲常,还没听说有罪不论能够安定人心的?若人心如此可安,还要律法做甚?还有公理可言?武昌郡王此法岂非助长犯奸作恶?!何来安定人心...嘶...”

正自滔滔不绝贬斥司马白的庾济戛然而止,仿佛被人掐住了喉咙,一肚子话硬生生咽了回去,眼珠子轱辘乱转只张嘴却没了声音,竟一个字也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白纪略 最新章节第355章 廷争,网址:https://wap.at55.net/169/169375/355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