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四章 朝堂大辩!商君之道到底可不可变!(2/3)

失德,岂不是大王失德,先王失德,百姓失德!”

冯劫的话,让熊启等人面色一白。

这话,可不敢说啊。

李斯不以为意,说道:“法不容德,法之过也。德不兼法,德之失也,德法并举,宽政缓刑,是为治国至道也,法之德何在?在亲民,在护民,今秦法事功至上,究罪太严,民有小过,动辄黥面劓鼻,赭衣苦役,严酷之余犹见羞辱,所以颍川之民,并未反对法制,而是反对羞辱之刑罚而已。”

李斯接着说道:“譬如,弃灰于道者,黥,便是有失法德,故民怨,李斯以为,若是大王改变此刑,变为,庶民纵然弃灰,罚城旦三日足以,为何定然要烙面呢,此时,不就是法容于德,大王德法兼备,又不失商君之法了吗。”

李斯道:“大王,山东六国多言,秦人不觉无鼻子丑,由此可见,秦法若是施于曾经的山东臣民,必然会有乱局,所谓,坤厚载物,众位心中所想的秦法之缺失,不正是如此吗,秦法失在过严,可成一时之功,不可成万世之厚,维修法德,以法治御王道,方可成大秦久远伟业。”

苏劫听到李斯的话后,不由大为赞同。

历史上,后世多有感怀秦国的刑罚。

所以才有了后来重用儒家的事出现。

这都是为了避免和秦国的结局一样。

李斯,提出郡县制,应用了两千多年,此时,所言的法制御王道,更像是千年后的国策,是长久昌盛之策。

然而,熊启也变色了。

此前不是说的,王道宽法,王道御法么,怎么现在变了?

不过,此时不是纠结的时候,管他是什么,只要秦国变法,楚国就有了时间。

嬴政顿时若有所思起来。

这般大事,虽不能一语笃定,但是不难让他能够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商君大道。

嬴政忽然看了一眼苏劫,若有所悟。

王绾高声道:“老臣不如此认为。”

李斯看着王绾,道:“此乃学术之论,丞相但讲。”

王绾道:“秦法虽严,却不失大德,首要之点,在于王侯于庶民同法,国无法外之法,上下一体同法,所以根本没有厚民,薄民,不亲民之实,假若秦法独残庶民,自然失德,惜乎不是,便说肉刑,秦人劓鼻黥面者,恰恰是王公贵胄居多,而庶民极少,是故,百姓虽有无鼻之人,却是人无怨尤而敬畏律法,再说弃灰于道者黥,数十年来,果真弃灰而受黥刑者,至少关中,万中无一,若非此次为了以正国法,颍川何以动刑?如果如客卿所言,将弃灰者的刑罚改成城旦三日,安知秦国街道不会污秽飞扬?”

冯去疾说道:“大王,臣附议丞相之言,李斯所言的法制御王道,还是儒家所言的王道宽法制,皆其根由,都有王道,然而,曾经山东六国到是皆行过王道,然而结局如何?贿赂公行,执法徇情,贵胄逃法,王侯私刑,民不敢入公堂诉讼,官不敢进侯门行法,如此王道,只能使得贵胄拥法外特权,民众饱受律法盘剥,最后如何?山东列国,民众汹汹,上下如同水火,若是如此,法德何在?反观秦国,重刑而一体同法,举国肃然,民众拥戴,宁非法制大德?”

李斯顿时说道:“二位所言,和李斯所言不一样!”

王绾二人相互一看,问道:“有何不同,皆是王道!”

李斯说道:“二位所言是王道治国,李斯所言,是王道法制,唯对秦而言。”

王绾道:“即便对秦,也是不通,商君变法,本是反数千年王道而行之,自成强国范式,若以半点王道治之,侵蚀秦法根基,必将秦法渐渐消于无形。”

庞毅听着众人争辩。

忽然,对着赢信使了一个眼色。

赢信见状,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最新章节第六百七十四章 朝堂大辩!商君之道到底可不可变!,网址:https://wap.at55.net/168/168868/705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