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 数理化扎根大明(2/2)

,温和笑道:“十朋,这么着急有何事。”

几名美貌丫鬟送上茶壶,端上茶食,主动关门退了出去。

朱舜示意宋应星喝口茶先缓一缓,等到他喝了几杯茶,淡淡笑道:“三兄,数理化小学差不多可以推行了。”

宋应星放下手里的茶杯,儒雅的脸容,出现了一丝苦笑:“十朋是见不得为兄闲着了,刚把前往北方五个州府的学子选定,又要挑选数理化小学的义学先生。”

朱舜笑了笑,没有说话,站起来亲自给宋应星倒了一杯岕片茶:“能者多劳。”

“再者说了,数理化小学的重要性,三兄心里应该是有数的。”

顺天府的数理化人才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接下来朱舜就要建立小学自己培养了,一旦建立了小学,科学就不再是无根浮萍,正式在底层扎下了根基。

宋应星很清楚数理化小学对于科学的作用,在他看来甚至超过了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一棵桃李树结出的累累硕果,而数理化小学却是种子,一颗颗撒在乡野间的科学种子。

有了这些科学种子才能一茬又一茬的结出果实,要不然京师大学堂最后只能沦为空中楼阁,招收不到任何精通数理化的天才学子。

宋应星想起一件事,温和笑道:“教材问题就不劳十朋费心了,为兄已经整理出了一套适合六七岁孩子的教材。”

“另外,你所说的六年制,时间太过漫长了,为兄整理的这套教材,可以达到你所说的六年级知识水准的同时,还把学习时间缩减为了三年。”

“三年数理化小学,二年新式学堂,三年京师大学堂,等到这批孩子培养出来,刚好到了娶妻的年纪了。”

朱舜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六年制的小学教材,没想宋应星整理出来一套只需要三年的教材,缩减了整整一半,大大缩减了培养数理化人才所需的时间成本。

等到这些学子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大致在十四五岁左右,放在后世还是未成年,在大明已经可以娶妻了,更加符合大明的风土人情。

朱舜郑重拱手:“科学的种子,以后就拜托三兄了。”

宋应星却是站起来,深深长揖。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播下一颗颗科学种子,远比编撰一部《天工开物》让人心潮澎湃的多。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遗泽万世。

()
本章已完成!

大明的工业革命 最新章节第三百一十一章 数理化扎根大明,网址:https://wap.at55.net/168/168486/279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