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运输系统(2/2)

低的地势,使得水流向下游的石膏蒸汽工厂流过。

水塔不能直接挖掘,反而要垫高,用水泥建造在地面上。

直径90米~100米,深度为5米,高于地面2米。

水塔南侧的水道出口有三个,分别流向石膏蒸汽工厂,黏土蒸汽工厂,石灰石蒸汽工厂。

水泥建造的水道,整体呈弧形。

至于具体角度是多少,还要根据三座厂房建好以后的具体位置,精确测量以后再定。

抽水机械,使用更加节省煤炭的第二代蒸汽机。

杨百岁等天才学子们看着站在潮河岸边,高谈阔论的李州桥,哪里还有半点柔弱书生样子,分明就是一位指点江山的大儒。

说不出的士子风流。

朱舜看着面前的李州桥,也是频频点头,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提出水塔运输系统。

对于水利运输有着重大意义。

正是因为是第一次,建造都没建造过,更不要说发生事故了。

很多事情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不断进步,这个大明首创的水塔运输系统,自然还有不少的缺点。

这些缺点如果不进行完善,就有可能发生事故,造成大明子民的伤亡。

朱舜直接指出了这里面的缺陷:“州桥,还有你们一定要记住,不管是房宅修筑,还是水利兴修,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以后你们考虑任何建筑,首先考虑的第一点就是安全问题。”

“水塔的直径是90米~100米,已经不是一个水塔了,而是一座小型水库了,还高于地面2米。”

“水塔墙壁的强度如果达不到要求,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发生水漫金山,大量的河水就会变成小山洪,冲垮厂房。”

“厂房冲垮了还可以再建,里面的老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李州桥的脸色有些煞白,何止是遭殃,在蒸汽厂房里做工的老百姓,没有一个能活下来。

嘴角不免有些苦涩,难道设计了无数个昼夜的水塔运输,只是个失败的产物?

朱舜接下来的话,让他又振奋了起来:“水塔运输系统完全是可以的,只不过建造水塔不能用水泥和青砖,要用强度极高的混凝土直接浇筑。”

“为了以防万一,水塔的四壁厚度最低要在一米左右,还要专门安排人盯着,定期对水塔进行检测。”

“只要是发现裂缝,立即停止使用水塔运输系统,迅速排完里面的河水,进行修缮。”

脸上带有颓色的李州桥,立即振奋了起来:“山长的意思,这个水塔运输完全是可行的?”

朱舜点了点头,又交代了一些细节,让欢呼雀跃的李州桥重新设计一份图纸。
本章已完成!

大明的工业革命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运输系统,网址:https://wap.at55.net/168/168486/199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