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7章 迎接一首诗(1/2)

过了些日子。

朝廷的封赏下来了。

崇祯皇帝闻听成都战役的奏报之后,非常高兴,专门派礼部使臣到成都宣赏。

也难怪,这一场大捷,是明朝末年官军少有的胜利。

在四面楚歌,处处危急的局面下,西南半壁江山得以稳固,这对于崇祯来讲是个莫大的安慰。

成都的大小官员,包括秦良玉等军队首领在内,隆重迎接使者,当然他们迎接的主要是圣旨。

令人意外的是:根据礼部官员的要求,宣旨的地点既没在知府衙门或是宣抚使衙,也没在李化梓的驻地,而是设在了秦良玉的大营里。

大帐外鼓乐齐鸣。

宣旨官在文武陪侍的护卫下,捧圣旨缓步上前。气氛一片庄严肃穆。

成都百余名文官员,在张文善、薛骥、胡诏年、秦良玉……等人的率领下,分别列队,在帐前跪倒两旁。

香案设在中央。

四拜,乐止,礼部官朗声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旌奖贤劳朝廷之著典,显扬亲德……”

谭天保也跟在“接旨”的队伍里,跟着大家一起跪拜,对于圣旨里那些繁文缛节诲涩难懂的话,他自然是一句也听不明白。

只觉得过程挺复杂,挺隆重。

稀里糊涂地跟着大家一起,叩头,谢恩,山呼万岁……又在鼓乐声中把那份金黄色的圣旨迎进大帐里,高高地供在书案上。

皇帝的封赏主要是:加封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同知总兵官。李化梓加封少保宫,兵部右侍郎。其它武将也各赐封号,

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嘉奖都是“虚名”,朝廷并没有给成都带来一个铜钱的实际赏赐。也就是说,给了大家一次“精神奖励”。

想想也不奇怪,朝廷现在穷啊。

烽火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养兵都快养不起了,各地都伸手向朝廷要钱……崇祯皇帝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这是明朝末年一个令人叹息的现象:朝廷缺钱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灾荒得不到赈济,兵马没有训练经费,连守备京城的士兵都发不出饷钱……

后来,闹到崇祯不得不向大臣们去“借钱”,这是历史上的事实。

悲哀啊。

但是对于成都这些将领官员来讲,有精神奖励也就足够了,他们本来也没指望着皇帝能拿出大把的银子来。

……

圣旨接完了,但是仪式并没完毕。

宣旨官又单独对秦良玉说:“万岁还有额外敕旨一道,是专门给秦将军的。”

专门针对她一个人。

这能够算作殊荣了。

秦良玉于是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将领们,又一次跪倒叩拜,领受这道“额外敕旨”。

这道特别的旨——却是一首诗。

崇祯皇帝为秦良玉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宣旨官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高声读道:“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大家又是一阵磕头——谢恩。

这首诗……谭天保却是听懂了,它甚至比那些生涩艰深的圣旨内容更让人明白。

诗里赞叹秦良玉是一员女将,却有运筹帷幄的名将风采,是赞誉之辞,说实话——诗的意境与文采只是一般,与名家诗人比起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水平么……和打油诗也差不多少。

但是,这是皇帝亲自写的。

皇帝写诗称赞一位臣子,就算这首诗写得狗屁不通,那也是臣子莫大的荣耀。

而且,这诗是专门给秦良玉的,说明皇帝对于成都战役的贡献心里有分寸,宣旨地点设在秦良玉大帐,给她的封号最为盛隆,又另外赐诗……这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枭雄录 最新章节第107章 迎接一首诗,网址:https://wap.at55.net/167/167928/107.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大明官途 重生女神:高冷校草送上门 隐婚溺爱:腹黑老公,强势宠 异世帝王之召唤猛将 英雄无敌之异界三国 北京梦未央 在赛马娘的世界里面开小号 荒野时代 哈利波特之混沌系统 网游之全职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