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扶苏建军(2/3)


无论是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的长平之战,还是前几日刚结束的安邑之战,在战略上的意义是相同的。

那就是彻底打碎了合纵的一根关键链条。

正如已经确信死于景谷伏击的赵奢早先所悟的那样,各国免于大昭铁蹄的唯一机会,就只有合纵对抗。

缺少了任何一国的全力协助,天下战力的平衡就会彻底被打破,此后即便有人能够再起合纵,也对昭国构不成真正的威胁了。

能够看透安邑之战真正意义的,恐怕同样也只有寥寥数人。

赵奢是在战前就看透了,因此才会不惜以命相搏也要掩护着赵括突破杨端和的防线,可惜却被本不应存在的马镫破解。

公子无忌或许也看透了一丝,所以即便有违本心也要让父老随他赴死,因为安邑之后,即便魏人再死,也无意义了。

但他或许没有彻底看透,否则也不会在安邑陷落之前逃到赵国了,也或许是看透了,却心有不甘?

这一点,就只有魏无忌自己知道了,扶苏推断不出。

老师看得出吗?

扶苏叹了口气。

无论看不看得出,身为叛韩名义首领的老师,如今与大昭、与自己已是分道扬镳了。

为防僭越,扶苏与王翦都只是在魏王宫转了一圈示意之后,就出了宫门,并没有留在宫中过夜。

王翦自然占了安邑府衙,而扶苏就与其他将官一样,在城中找了个大宅住下。

城中大户早有大量逃离,因此找一个大一点宅院并无难度,至于前主人是何人,扶苏并没有兴趣去知道。即便对方还在安邑,难道还真有胆子来赶人不成。

借着烛光,扶苏正在读信。

先是尉缭子的回信。

信中对扶苏所提的几点改革建议给了高度评价,表示已经开始与僚属们商议可行的计划,暂定月内就会向王上上书。

扶苏在几日前得知王上要迁大户入魏后,有感而发,便提笔在写给尉缭子的信中写了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同样是师法古罗马。

当先第一条就是兵员的服役期限。

战国兵役极为繁重。

以昭国为例,男子在十六成丁之后如果身体合格就会征为兵士,直到五六十岁或者身体残疾,才会免去兵役。

在接连变法之后,昭国目前已经是募兵制与征兵制并存的情况,扶苏所提的,就是彻底废除征兵制,转向募兵制,在此基础上严格限定服役期限。

各国之所以喜欢征兵制多于募兵制,甚至募兵只在昭国盛行,原因就是征兵便宜。

不同于需要支付薪酬的募兵,征来的兵士,国家是只管吃喝,不发薪水,只有少量杯水车薪的“补贴”而已。

在农忙时遣散兵员,在农闲时征兵作战,这在耕战社会是非常流行且有用的,因此各国都以此为兵制。

然而战国走到末期,各国作战时长、作战规模都已经超出了春秋时所能想象的极限,动辄全国男丁要作战超过两年。

这在加重了农民服役负担的同时,严重损害了耕地的产能,导致国家与民众都是越战越穷。

各国都看到了弊端,但都无法从“越战越穷-只能征兵-无人耕种-国家更穷”的泥沼中脱出。

只有大昭,国富民强,能够支撑得起完全的募兵制。

扶苏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两个字:脱产。

将农民与战士完全分开,不再从普通农民中征兵,让战士成为真正的脱产者,全职作战。

这样的战士,才是扶苏想要的职业军人。

但这样会导致两个前后影响的主要弊端。

首先就是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随后因为财政负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年杯酒意气长 最新章节第八十一章 扶苏建军,网址:https://wap.at55.net/166/166899/82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