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打蛇七寸(2/3)

到了合纵的七寸上。

魏无忌公认是当前合纵长最佳人选,人品、出身、才智无一不是上上之选。

此时无论昭国攻击哪一国,都有可能促成各国在魏无忌的组织下加快联合,而且无论哪国都不是大昭能够在各方掣肘下急切可下的,反而很容易会被合纵反噬。

公子分魏在扶苏等人看来实在是妙招,魏无忌通过分魏,将自己从魏王的制约中摆脱出来,能够更自由地支援赵国,给合纵提供了足够的转圜余地。

然而这样的妙招在始皇帝决意放弃攻赵,转而直接讨伐公子无忌后,变得毫无意义,合纵联盟骤然间失去了所有战略转圜的可能余地。

赵王迁懦弱无能,畏惧大昭如畏惧虎狼,在被白起于邯郸下耀武扬威一番后,非但没有怒而振作,反而更加惧怕昭军再次侵略。

能够用一个公主与昭交好,得到不被攻击的承诺,对他来说远比得到一个别国公子的支持重要得多,赵王迁根本不觉得一个魏无忌能保护他。

魏王恨魏无忌入骨,魏无忌被伐,他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况且中间还隔着个赵国上郡,魏王圉有充分的理由坐视魏无忌被攻灭。至于丢失的国土,被屠戮的国人和将士?那片国土,那些国人,早就不是他魏王的了,宁与友邦,不与国贼。

楚国是唯一有一线可能对魏无忌施救的。春申君与信陵君私交甚笃,同时在楚国朝政中有着极大的话语权。随着楚王年纪渐大,日益深居宫中不出,春申君在屈氏与昭氏的支持下,更加一言九鼎。

如果此时楚国背盟确实有些麻烦,不过却也只是麻烦罢了,只有半国之力的魏无忌,与兵强马壮将星如云的赵国截然不同。

赵国本就是军力仅次于昭国的一流强国,赵军虽然败绩居多,却也是能够与昭军一争长短的。甚至赵奢能够以弱势军力大败昭军,李牧可以将白起锁在上党,这些都是赵军强大的证明。

这也是昭国此前为何要放着更好欺负的魏国不管,一定要咬下赵国这个硬骨头的原因。只要赵国被攻灭,昭军面前就是一片坦途,大昭一统的步伐将毫无阻碍。

而本就在河西之战后一蹶不振的魏国,如今又一分为二的西魏,根本没有足够力量抵挡尽起大军的昭军,恐怕魏无忌政权等不到楚国援兵就会快速灭亡。

即便楚国真的将国中矛盾压抑住,能够倾力来援,已经具备三线作战实力的昭军也根本不在意,打一个是打,打两个也是揍。

更何况如果甘茂冯去疾之策成功,昭王楚王南北相王,然后互派质子结盟,楚国未必愿意为了魏无忌背盟,对楚国而言这根本无利可图。

扶苏还在品味着始皇帝伐魏无忌的深意,重臣们已经开始讨论伐魏无忌的领军人选了。

上将军王翦担任中军主将自然是毫无争议的,剩下的是要决定两个分路主将以及副手的人选。

扶苏在这等军国大事上插不上嘴,况且他也没想插嘴。

白起无论如何都会有一路主将的位子,不必自己多嘴为他争取,只是不知道自己托他去办的事情办好了没有。

讨论时间并不长,毕竟有能力有资格作为一军主将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

中军主将王翦,副将杨端和,监军扶苏;右军主将蒙恬,副将王贲,监军冯去疾;左军主将白起,副将司马靳,监军辛胜。

羌瘣接替王贲,前去驻守西戎。

扶苏暗自咋舌,这阵容真可谓银河战舰了。三名主将就不提了,不是军神就是战神。副将也是将星闪耀,杨端和历史上参与过灭赵之战,王贲本身就与其父一起灭亡六国。就连监军辛胜那也是灭亡燕国的狠人。

再算上目前名声还不显的章邯、李信与韩信,说是全明星阵容,毫不夸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年杯酒意气长 最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打蛇七寸,网址:https://wap.at55.net/166/166899/4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