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大逆不道(2/3)

也并无仇怨。然而随着燕楚分齐的谋划曝光,如今大昭恐怕已经在齐国的黑名单上排到了前列。

楚国新进与大昭结盟,又得到归还汉中的许诺,相比于加入合纵与大昭死斗,想必更愿意做个渔翁。

因此,转了一圈,六国同盟的瓦解点仍然在于楚国。

这些都是在荆轲刺王之事发生以后会造成的后果。扶苏慢慢踱到了回廊处,思路逐渐清晰,如果没发生呢?

如果他学着屈原当日所为,暗中刺杀使臣呢?

扶苏开始掰着手指算自己的力量。李信加入蒙恬军不久,兵力有限,况且蓝田大营毕竟是那个“细致入微”的蒙恬所掌军。能不能提兵出来,事后会不会露马脚,都是未知之数。

蒙毅的黑冰台也指望不上,毕竟是王上直属,执掌未久的蒙毅肯定无法完全控制消息,稍有泄露就会引起王上怀疑。杀人事小,引起始皇帝的不信任才是大事。

府中的私军凑一凑倒也能凑个百来人,但这些除了高进外都没上过战阵的侍卫,保护一下主君还行,真要截杀使臣车队未必有用。

况且长公子府在扶苏及冠后更是整个咸阳目光的焦点,一举一动都在各方势力监视之下,想要躲过所有目光,秘密运送百人离京数日,难度太大。

扶苏的视线顺着脑中的地图往东而去,到了荆门停了下来。

有一支独自在赵国游荡了整个冬天的军队过几日就要从此处归国了。如果这支军队中有几百,甚至一两千人在千里辗转中与大部队走散了,想必也是合情合理的。

白起为人谨慎,恐怕除了扶苏当面,哪怕是蒙毅带话也不会出兵。

那么,应该用什么理由在这个关头离开咸阳去往边境?

犒军?不合理。封赏有功将士是王上的权力,长公子越俎代庖并不合适,而且完全可以等到将士们归国再说。

私谊?也不行。虽然人尽皆知白起是扶苏好友,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军中相会也太容易引起所有人的遐想了。

再者说,即便扶苏找到了理由,去到了白起军中。还是那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截杀单纯前来给他送及冠礼的使臣?

扶苏脑袋都要炸了,这种有个秘密却不能宣之于口的感觉实在太糟了。这五年来他小心翼翼地融入时代,丝毫大动作都不敢有,就是担心那个秘密泄露出去。

扶苏不信鬼神,他觉得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一定不会是什么伟力作用,甚至如今自己再回想起那段刻意被自己遗忘的往世记忆,都觉得更像大梦一场。

到底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毫不在乎这个秘密一旦暴露,所引起的后果呢?或许可能只有等到始皇帝……

荆轲……

如果荆轲……

大逆不道的念头一旦冒起就怎么也压不下去,接连数日苦思冥想无所得的问题突然有了解决方案,所有的脑细胞都不由自主地开始推演。

荆轲如果成功刺杀,以扶苏目前的支持度以及始皇帝的意愿,他母亲和老丈人的内外权势,他的登基将毫无悬念。自己也不用担心不知何时就来一道逼自己自尽的诏书。

那么,接下来的六国谋昭,自己挡得住吗?

答案是不需要。

始皇帝这个六国心目中最大的敌人一死,扶苏可以立刻派使臣与楚国重申盟约,归还汉中。然后凭借与魏无忌的亲戚关系,结好魏国。

没了楚魏,即便昭国有些虚弱,剩下三国除了一个赵国,恐怕都不会有心再加入联军。

到时扶苏可以先掌握住国内局势,稳定权力,继续结好楚魏,挑拨赵魏,然后等魏无忌一死,就雷霆灭赵。

只要赵国不存,天下将再没有能够阻止大昭的力量。

退一万步讲,即便扶苏差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年杯酒意气长 最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大逆不道,网址:https://wap.at55.net/166/166899/32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