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77章 生态恢复初体现(2/2)

在一起,随着水流晃荡着,看着非常克苏鲁。

见浮台下面的藻类都是绿色的,杨教授也放心了:“这样也好,你这片地方水里也没什么植物,这些海藻刚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这片区域提供氧气。”

完了又招呼李程昕搭手,两人一起把装着青口贝的吊网一起从水里捞了起来,放在浮台上面观察。

“哇!这变化还真大!”

李程昕面前的装有青口贝的吊网比他记忆中的粗了一圈,更多小号的青口贝附着在网绳上,间或还有一丛丛的藤壶。

李程昕拿出手机,让杨教授看当时他们把青口贝吊网刚刚做出来时候的样子,那时候的吊网和现在他们面前这一坨比起来,更加细长干净多了。

“这大概是因为赤潮期间,单细胞的浮游生物大量增加,让这些青口贝吃了个饱,所以繁殖了大量小贝壳,这么一来,青口贝更多了,那净化海水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随着网兜里的海水流失,青口贝堆里面,居然还跑出了几只小螃蟹,这些杂食性的小螃蟹可以清理贝壳和海藻的残骸,也变成了这个青口贝吊网生态系统中的一环。

杨教授看得连连点头:“这个恢复生态的第一步,已经做得很好了。”

回到岸上,几个学生正在沙滩和石滩上划好的采样区里采集沙石进行生物分析。

文蛤等双壳纲生物是评定洋流和海岸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文蛤属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内湾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和泥沙滩中。栖息深度随水温和个体大小而异,现在正是七月中旬,温度酷热,文蛤都生活在浅层,非常好找。

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

它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受-精-卵-孵化二周左右都处于浮游的幼生期。

三月到六月期间,幼生的文蛤长到1-1.5厘米后,会找到一片栖息的沙滩,称为“着底”。

再经历一至三年才能长成3-5厘米大小,开始下一轮繁-殖。

文蛤也有通过吃掉沙石滩中的有机物,净化海水和沙土的能力。

经过一番翻找,基本每个半径10厘米的取样点都能找到一到二颗1厘米左右的文蛤。

虽然数量相对较少,而且文蛤的形状大小处于平均值的较小宽度,但至少证明了这片海岸上的生态还是健康的——如果能找到海蚯蚓就更好了,海蚯蚓净化沙子的能力远超文蛤,但是现在并没能在这片海岸上找到它们。
本章已完成!

农业系偶像 最新章节第77章 生态恢复初体现,网址:https://wap.at55.net/162/162202/78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