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14.第616章匈奴为恶(2/3)

多达二百余人。而张仲景也一直认为这次的瘟疫便是伤寒作祟,因此不停的用各种方法来救治病人,尽管凭借自己高超的医术,他也救活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病人,但是却还是未能找出瘟疫的真正元凶,因此他才会四处行走,去与各地的名医交流,希望能查明这次的瘟疫到底是何病症,以便能够对症下药,救助那些遭受瘟疫之苦的百姓。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耽罗王与他的王妃带领一些郎中来到了**陵城。并且采取了不少举措来控制瘟疫的继续蔓延。同时还开出了专门治疗瘟疫的汤药。而且没有几天,城中病人的病情便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少人被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回来。看到耽罗王王妃开出的药方,果然是专门用来治疗这次的瘟疫之症,这令张仲景大为叹服,因此便专程前去拜会耽罗王和耽罗王妃,请他们为其答疑解惑。

张仲景的到来,使得老刘同样兴奋异常。这些年大汉天灾不断,尽管这次爆发的瘟疫不是伤寒,但是谁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出现伤寒的大流行。所以老刘是真的希望张仲景能尽快把伤寒病研究透彻,从而造福百姓,使得百姓能够免受伤寒疾病的困扰。

为了能让芷清与张仲景两人交流一下医术,因此老刘把芷清也叫上了。毕竟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次治疗瘟疫的药方是芷清所开。而张仲景的有些问题只能由她来解答,毕竟老刘的医学知识比起这两位高人来,相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三人一聊之下,张仲景发现耽罗王妃果然医术高超,尤其是对于疾病的成因和一些人体的构造更是比自己清楚多了。只是当谈起如何确诊这次的瘟疫时,芷清当然不会埋没老刘的功劳,便把实情告诉了张仲景。

得知找到病因的竟然是耽罗王,令张仲景也是大为惊奇。于是便向老刘打听起了他是如何断定这种瘟疫不是伤寒,而是出血热的。

其实老刘之所以后来敢断定这次的瘟疫是流行**出血热,除了病人的症状与自己所知道的出血热很像之外,便是最近他也一直在回忆有关汉末瘟疫流行之事。后来隐隐约约想起自己曾经看过一篇关于研讨汉末瘟疫的章,作者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那些关于汉末所爆发的便是伤寒病的法,而是认为其中的几次瘟疫都是由老鼠或动物带来的出血热,至于这些病菌的来源,则是匈奴人所为。

还在西汉时期,当汉武帝对匈奴人发动军事进攻时,“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诅汉军”。结果,汉军触及、食用或饮用过被匈奴人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后,就发生了瘟疫,使得军队丧失战斗力。甚至有人分析,当时著名的军事统帅霍去病,在远征匈奴大获全胜后,年仅二十四岁就病死了,其原因恐怕就是因为他的军队曾食用过匈奴人遗留的牛羊。匈奴人的这种手段,称得上人类历史记载最早的“生化武器”。后来,一些游牧部落便模仿匈奴人的手段与汉王朝对抗。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当皇甫规讨伐羌人时,就曾出现“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的现象。

由于对来源不明的疫病认识不清,当匈奴人“制造”的瘟疫席卷而来时,汉人便根据其症状而通称其为“伤寒”。其主要症状有:因发高热而苦寒、患者体有斑瘀,死亡率很高。最致命的是,这种疫病在中原地区落地生根后,就开始潜伏下来,一旦外界环境成熟,就会大规模发作。果然到东汉末年,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动荡不安,瘟疫也多次发作。仅在灵帝时代,就曾公元11年、1年、19年、182年、185年五次爆发流行。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个原因,老刘才在见到染病的病人之后,断定这次的瘟疫便是流行**出血热。而自己又知道两味对于治疗出血热有特效的中药,再加上有芷清等人的帮助,才会顺利的配制出治疗出血热的汤药,使得这次的瘟疫得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三国打天下 最新章节614.第616章匈奴为恶,网址:https://wap.at55.net/136/136585/614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