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章312 发新书(1/2)

show_d();“于先生,请问您的这个笔名于中堂是由何而来,中堂,中堂,难道是一种官职?”

“对啊,这个笔名特别朗朗上口,气势也很足,让人印象深进,难道是令师金梁特地帮您取的?”

“于先生,为什么您的第一本书《柴刀记》发布会时令师金梁没有出席,这本《无殇剑》依然没有出席?”

首都崇文书店,新书《无殇剑》发布会现场,记者云集,粉丝近千,舞台上精心打扮过的郑文翰帅气逼人,意气风发。举手投足一股明星范儿。

但是这些记者的问题却是让他听着不特别舒服,十个问题里,倒是有八个问题是关于师父的。是,师父是厉害,对自己也很照顾,可是今天是我郑文翰的新书发布会啊?!

深吁了口吻,调剂情绪,笑答道:“说起这个笔名,倒是跟师父没关系。我之前跟两个朋友一起租住了一套三居室的小公寓,并排三间,我住在最中间。应师父邀稿创作《柴刀记》时,全部二十几万字的稿件都是在那间卧室里完成的。所以这个笔名实在就是说这本书‘写于中堂’,略了个‘写’字,就成了于中堂。只求朗朗上口,蓝本没那么多讲究!”

台下记者、书迷一片恍然。

咔嚓咔嚓声中,他又道:“实在师父不出席,我特别感谢他。大家应当都知道,师父要治理影视工作室、武侠杂志、……特别特别忙,抽空帮我斧正指导作品已经感谢不尽了,再劳烦他出来站台是万万不敢的。而且,换一个角度看,这也代表着师父对我本人以及我作品的一种信任,无需沾用他的人气,也能在出版市场上杀出一片天来,也能获得宽大书友的爱好!创作的路上没有捷径,一切靠实力说话,这是师父时常教导我的。”

台下响起了一片鼓掌叫好声。

忽然有记者插口道:“二十六万字的《柴刀记》还在全国畅销书月榜上挂着。二十九万字的《无殇剑》便宣告上架开售。武侠圈和出版界里一直盛传令师金梁是从不拖稿的速度狂魔,这样看起来你也不遑多让啊。只是我这些天在一些武侠人物的访谈中,听到了一种说法,说实在无论《柴刀记》也好《无殇剑》也罢。实际上都是金梁先生想要开辟武侠新门路的一种勇敢尝试,而你,只是被他推到台前的捉笔人。”

“一派胡言!!!”

郑文翰瞬间气得脸皮子都在发抖,这种说法他不是没听过。他做人看似随便,什么狐朋狗友的都可以在一起搂着脖子喝。哥哥弟弟的能从头嚎到尾,但在个人才干方面还是特自负的,所以第一次看到相干报道时差点没气吐血终结这场戏剧ad();!

好在他心里对邓铮足够尊重,才没有着这记者的道,飚出足以上头版的气话来,只咬牙道:“师父……确实提出了不少高屋建瓴的见解,赞助我规避了一些创作雷区,但那都是在我的初稿完整写好之后。捉笔一说,不仅凌辱了我,更凌辱了师父。以他现在的地位,假如要进行新作风尝试,还需要提前找人捉笔?在此,我特别声明一点,以后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及报道,烦请核实明确再涌现,否则,我不介意诉之于法律。”

*************

“文翰这真是被气到了啊。”

四楼办公室里,邓铮懒洋洋的窝在大办公桌前,边翻看着报纸。边感叹着:“不过说实话,他这本《无殇剑》有点操之过急了。无论是机会还是作风。早跟他说了,《柴刀记》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他用风趣风趣的语言写出了武侠见的草莽侠气,市井味儿很浓很正宗。其次才是媒体吹捧的所谓的‘情节奇诡、节奏明快’。这本《无殇剑》他就有些本末颠倒,太过寻求节奏变幻和情节奇诡,疏忽了人物和故事,全部情节看起来貌似很不一样,但实际上骨子里换汤不换药,根本就是个世家公子版的《柴刀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之父 最新章节章312 发新书,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229/318.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