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时不我待(1/2)
b; 丝、瓷、茶,本是中国“自古以来”出口之“三大件”,独霸世界市场多年。2但是,到了关卓凡这个时代即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瓷器的制作,泰西诸国早已过了中国;茶的生产,亦早就多点开花,无需再独沽中国茶之一味了。
唯有丝,依然几乎是中国的独门生意。放眼全世界,在生丝出口上,中国只有日本这一个稍微像样点的竞争者。
泰西诸国对生丝需求孔殷,但正如大浦庆所说的,洋人“眼界开了,胃口大了”,对生丝的质量和产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可是,中国现有的技巧程度、生产模式,已无潜力可挖。
本来,以中国得天独厚之条件,丝业的近现代化,完整应当成为产业化原始积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技巧上的难度也是最低的。
惋惜,原时空确当政者,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就算意识到了,但怵于宽大土法生产、经营者的反对,由始至终,没有从政府乃至国家层面,对丝业近现代化,做任何本质性推动,由得民间新、旧两派,自行竞争,自生自灭。
假如抵触激化,两派打起来了,政府为求相安无事,出面压抑的,必定是采用“西法”生产经营的那一边。
反观日本,明治维新伊始,片仓公司富岗制丝所,便从法国引进了金属制作的蒸汽缫丝机,称“直缫车”那是187年。距今不过四年;两年后,即1872年,日本便成功仿造出自己的“直缫车”,从此不必进口了。
彼时,出任日本相的松方正义,将生产和出口生丝定为国策,并决定“除旧布新”,淘汰土缫车。力推“直缫车”。
1875年,“直缫车”在日本全国推广开来;第二年,即1876年,日本的生丝生产就迎来了大展。之后,日本丝业一路高歌猛进,至199年,生丝的产量和出口量。终于都过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丝绸大国。
读史至此的时候,关卓凡总会想:钢铁、煤炭、石油神马的,比不过人家也就罢了,丝居然也被人家后来居上?!这个**丝逆袭的故事,未免励志得太过火了。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1938年,日本的生丝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占全世界生丝产量的76%,产量也好。出口量也罢,都过中国十倍以上。
中国的丝业,和日本比起来,连“小兄弟”都算不上了。
这个故事,就永远留在原时空好了,本时空,让俺来拨乱反正。
先,要做一点弊,替中国丝业的展。争取几年可贵的时间差。
上文说了,日本于187年引进了第一台“直缫车”。本时空,明治维新是没有了。但是,日本引进第一台“直缫车”的时间,反倒提前了整整四年就是大浦庆从法国购进的那台新式缫丝机。
历史真正吊诡。
这自然是作为穿越者的我,带来了一对蝴蝶的翅膀的缘故。所以,应对的责任,自然也应当由我承担起来。为此,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不惜在相当程度上就义我个人的利益。
大浦庆的“庆记”,我是有一半股份滴。
我放弃我本人垄断丝业之宏大利益,此代价不可谓不大这个代价,必须换来中国丝业的脱胎换骨!
我推迟“庆记”建立缫丝厂的时间表,就是推迟日本丝业近现代化的时间表,就是为中国丝业的近现代化争取时间差。但是,日本丝业的近现代,不可能无穷期地推迟下往,中国的丝业,假如不尽快迈出更新换代的步伐,早晚还是会被人家追了上来。
时不我待。
照原时空的经验,假如政府不强力参与,不以公权利乃至暴力进行主导,单靠私人资本“自由竞争”,中国的丝业,根本没有戏唱。旧有的生产模式,极其固执,新旧之争,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一二二章 时不我待,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14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