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幡然变计(1/2)
恭王还非常年轻,三十四岁,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可尘埃落定之后,他就算不马上退出军机处,也会从此被架空,等同闲废,关卓凡思之,亦不由爽然若失。
事实上,在政见上,恭王和他,慷慨向是一致的,可是,正由于一致,二者才必往其一——一个位子只能坐一个人,权利金字塔顶真个空间,实在是太狭窄了。
不过,“恭系”根深蒂固,人才济济,关卓凡要保证,一,恭王本人,下台之后不会成为他的掣肘。当然,以恭王的性格,以及考诸历史事实,涌现这个情况的概率并不高;二,除了个别人,就“恭系”整体而言,他要收为己用。至少,要确保这些人,不会走上消极反抗的道路。
关卓凡有足够的把握做到这一点。
最有力的一招,就是迎娶敦柔公主了。
慈禧为了收买和“看住”关卓凡的“嫁女儿”,无意中成为他怀柔“恭系”人马的利器——台面上,他和恭王,不是“恭往而关代”的关系,而是“关、恭联姻”、“关、恭合流”的关系。假如必定要说关卓凡代替了恭王,那么,关卓凡只是代替了恭王的“恭系领袖”的地位,领袖之下,“恭系”还是那个“恭系”。
对于文祥等恭系骨干来说,这算是个不得已求其次的局面,是在可以吸收的领域之内的。
不过,“恭系”里边,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能够吸收这个局面。而关卓凡也不打算将所有“恭系”的人都拢到自己的怀里。
比如宝鋆。
关卓凡不是睚眦必报的人。何况宝鋆还在安德海一案中帮过他的大忙。但双方心结已深。相互间真正的信任已经不可能建立起来,往宝是必定的事情。但是,在怀柔“恭系”的大背景下,只要能够确保宝鋆无力对自己造成新的本质性的要挟,关卓凡不好也不必对宝鋆赶尽杀尽。
再说,考虑到在内务府的问题上,需要有人对圣母皇太后唱白脸——这个人既要有足够的态度和分量,又不能摆明了是“关系”的人。那么。看待宝鋆的基础方针就定下来了:黜出军机处,留任内务府大臣。
现在,需要一个能够光明正大地将宝鋆黜出军机处的理由。
关卓凡取出怀表,打开表盖,堪堪午正。
应当吃午饭了。
还有,那个“理由”,也应当快到了吧。
*
*
未正二刻的时候,那个“理由”终于到了。
是两份电报,一份发自安徽省城安庆,题名安徽巡抚英翰;一份也是发自安庆。不过是先发到北京的军调剂,由军调剂转到天津来的——这份电报。是派到安庆“公干”的军调剂某情报小组拍发的。
安徽属于两江总督辖区,安庆距上海并不算远,此时已经架通了电报。
关卓凡拆开电报,细细看过了,脸上浮出笑意:不错,算算时间,一天都没有耽误,相干人等,算是知趣得很了。
军调剂情报小组到安庆,是往寻找安徽军费报销案的两个嫌疑人:安徽粮道李宗绶,凤阳知府宋尊邦。
当初,刑部问讯安徽军费报销案,这两个要害嫌疑人,传来传往,一直传不到案。
安徽巡抚衙门奏报:李宗绶得了重病,不良于行,粮道现已由他人代理。“恳请刑部遣派得力干员,赴安庆查问打量”,“并该员情况,遣送进京,路途劳顿,究否得宜?”
另,凤阳府知府宋尊邦,不久前请假回籍扫墓,现在尚未回皖,省里已派人赴江西赣州催促,云云。
宋尊邦是江西赣州人。
安徽军费案主审坚毅,一面派人往安庆“查问打量”;一面行文安徽、江西,严辞饬令两省,“迅速解送宋尊邦到案”。
“查问打量”的成果,是“李宗绶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一七六章 幡然变计,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14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