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最佳投资目的地(2/3)

国藩的很大兴趣。已经说好,过了年,就开通苏北两江总督直辖的江宁、淮安、扬州、徐州、海州厅等地邮路,还是由江苏驿邮所操办,还是挂轩军的旗子。

这样,江苏一省的邮路就全通了。

江苏驿邮所的客户也包含洋人。法国人皮埃尔办的“客邮”,交寄量已经大减,这位江苏驿邮所的前顾问,正在和杨仕全商量,看看两家的线路能不能够合并到一起,实在就是盼看江苏驿邮所“收购”他的“客邮”。

看在皮埃尔做过江苏驿邮所的顾问的份上,不好教会学生饿逝世老师,赵景贤请过关卓凡的示后,对杨仕全说,价格公道的话,可以谈一谈的。

接下来是“财经口”了。

新铸的“苏洋”一面世,便在市面上迅速流通开来。

人们对这种精巧、闪亮、“料足”的银元爱不释手。开真个时候,颇有人想囤积居奇的。刘郇膏的臬司衙门盯得很紧,狠抓了几个范例,以儆效尤。待“苏洋”源源不尽地上市,流通便完整正常了。

“苏洋”很快便“走出江苏”,北至北京,南至广州,都能见到“苏洋”的身影。

开真个时候,刨往铸造本钱和发行“苏洋”的银行、银号的佣金,估计有六、七厘的升水。但实际上,苏洋的价格折成银价一路走高,一年下来,升水已接近一成。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供不应求”四字。错嫁良缘续之海盗千金

老百姓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质量的本国货币,“苏洋”的受欢迎的程度迅速超过了银块和铜钱。作为一种“处所货币”,“苏洋”却事实上开端流通于全国,相对于全部中国的宏大的市场需求,“苏洋”的供给量自然是不足的。

这种局面,短期内是不会有本质性的变更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苏洋的身价还会愈走愈高。

“铸币税”真是一样美好的东西。

杨坊的上海关,月进关银已经过了百万,且还在不断增长中,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是五十万;来年即同治四年,也即1865年的关银,笃定超过一千五百万两。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有清一代,之前国家岁收的最高峰涌现在乾隆朝,大约四千五百万两。则单是上海关一处的收进,便等同于全部国赋的三分之一了!

上海关年过千万是意料中事,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江苏、上海的长毛平得最早,因此恢复得也就最快。中国社会经济特有的“大乱之后强力反弹”的“功效”,在苏、沪一带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原时空上海在这个时代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走向,本时空没有产生任何变更。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对内、对外,都成为一块宏大的“吸金磁铁”,资金、人才源源流进。

第三个,关卓凡的推动,大大加速了这一格式的形成。

做生意的人是最敏感的,“产业园”、“自贸区”固然还未正式推行,但上高昌、下高昌大兴土木是瞒不了人的。这两块地意味这什么,先觉者无不心潮澎湃。自然就有很多人提前进沪,“预留地步”。

轩军美国查塔努加大捷传回国内,上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的“投资曲线”倏然拔高。之后,随着亚特兰大大捷、萨凡纳大捷,这条曲线一次又一次“**”。南逆“无条件投降”后,进进上海的资金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江苏的情况仿佛,只是程度略逊上海罢了。

用原时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上海已经成为了“最佳投资目标地”。

“苏洋”的发行,金融环境的改良,也加速了这个过程。

政治的清明,包含廉政专员的设立,亦与之有力焉。

*(未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四十一章 最佳投资目的地,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149/441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