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车同辙(1/3)

( 小说),高速全文字在线浏览!

僧王的王牌,是他的蒙古马队,追南逐北,算得上一世之雄。

但捻军也有马队,而且捻军的马队一年比一年壮大。蒙古马队虽快,捻军也异常机敏,你追我走,你走我扰,来往无定。僧王跟在捻军屁股后头撵,疲于奔命,却永远也追不出一个尽头来。

其余参与剿捻各军,在僧王这种战法下,相互之间很难有效配合;也有不少积暮成习,根本不堪一战;或者以邻为壑,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总之捻匪不窜扰我的辖区就好。

慈禧想:假如“他”现在国内,哪里需要这么苦恼!

问题是“他”现不在国内。

恭王决定:调曾国藩以钦差大臣身份,驻扎鄂、皖边境,坐镇指挥剿捻。

君臣奏对的时候,恭王说:“两江可以暂交李鸿章代理,为曾国藩办理粮台,他们师弟之间,应当最是适宜。”

这个安排慈禧并不反对,但其他方面不能没有疑虑:“僧格林沁呢?会不会生出什么意见?”

恭王迟疑了一下,道:“曾国藩用兵最为稳妥,深谙以静制动的道理,和僧格林沁正好相得益彰。此举有益国家,僧格林沁身为国戚,与国同体,明晓大义,必定是能够顾全大局的。”

所谓“相得益彰”,即暗指僧王冒进而无谋,非曾国藩予以纠正不可;“身为国戚,与国同体”,是逼僧王不能不吸收这个安排;“明晓大义”,是承认慈禧的忧虑,僧王多少会“生出意见”来的;最后,只能指看他“顾全大局”了。

恭王这些话。慈禧当然都听懂了。对于僧王是否真能“顾全大局”,她心中可没有什么谱,但眼下并无更好的措施,只好轻叹了口吻:“说得也是,就这么办吧。”

恭王补充道:“请两宫皇太后宽心。僧格林沁必格外用命,以报天恩。”

这句话的意思是:僧格林沁既不愿曾国藩分功,又以此攸关一世威名,剿捻必出全力。情况仿佛当初关卓凡赴金陵会剿洪杨,金台号开炮轰城,曾国荃大受刺激。拼命先登,终于收复大城。

曾国藩就是甩在僧格林沁头上的“鞭子”。

用意是好的,就是别过犹不及,捅出什么篓子。

文祥看出慈禧的不安,奏道:“启禀圣母皇太后,用曾国藩督剿捻匪。并不求马上收功,只要能把持住局面,等到轩军回国就好。”

慈禧的眉头伸展了开来:正是,只要在轩军回国前局面不持续恶化,等“他”回来了,捻匪再凶狡,岂能当轩军之一击?

仔细想想。竟是四角俱全,僧王那一点可能的不兴奋,变得完整不重要了。

于是拟旨,用印,六百里加急廷寄江宁。

第二天,三等毅勇公关卓凡奏亚特兰大大捷事的折子到了。

这一次的折子是申时六刻到的,比上次从容的多,向晚时分,全部北京城便都晓得了。

于是,宫内宫外。内阁军机,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自得之状。言笑鼎沸不尽。

鞭炮声又足足响了一个晚上。

“他”就快回来了。

慈禧忽然感到自己之前的种种忧虑那么可笑,什么捻乱回乱,有什么好操心的?“他”回来之后,什么乱子自然都风消云散!

这段日子,美国的舆图,连慈安也看明确了,也晓得打下了亚特兰大意味着什么,固然还是忍不住感叹落泪,但很快便笑逐颜开,更拿出自己的梯己,在宫中放了一轮赏。

东边的抢了先,西边的自然不能后人,又放了一轮赏。

于是宫女太监,个个私下底求神拜佛,保佑关公爷在那个什么美利坚天天打胜仗。

慈安静静跟慈禧商量:“妹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六十九章 车同辙,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149/369.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