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华工新兵(1/3)

03();

轩军的华工新兵到了,整整一万八千人。 ( . . )

叶茂等“联邦陆军西部战区志愿役工作特使”达到加利福尼亚之前,轩军已经在当地的华人中被传成了神话。

基础上,美国华人对轩军的成功的反响,和北京的老百姓没有任何本质性的不同。华人们吐气扬眉,奔走相告,尽有涕泗长流,不能自己的。一夜之间,在洋人眼前,华人们的腰板就神奇般地挺直了。

甚至有人感到自己比洋人还要高大,可以居高临下了:中国人既然打败了美国南边的洋人,就即是抢救了美国北边的洋人——你们美国洋人,南边的也好,北边的也罢,还有什么可说的?

加利福尼亚当地的华人社团,举办了多次祝捷运动,不但向轩军发电庆祝,还向国内的朝廷上了“贺表”。他们的“贺表”当然不能直达天听,而是从香港递呈两广总督,再由两广总督转奏朝廷。

因此一听说轩军招兵,华工们极其踊跃,几乎未经过任何宣传鼓动,报名人数便远远超出了预定的一万八千员额。叶茂的“人事经理”的技巧,实在没派上什么用处。

招兵的时候,已经明言,打完仗是要回国的。回国后军饷会比美国低一点,但承诺每月不少于七两白银。这个数字即便放在美国也不算太低,在国内更加算“高收进”了。而且中美物价有别,在中国的七两白银,不会比在美国的十五美金过得差多少。

因此华工们当兵吃粮的热情不减。

爱尔兰人自然是躲得远远的,反倒是叶茂本来的老板——中心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长,怕叶茂往找爱尔兰人的麻烦,误了他的工程。专门跑过来请叶茂吃了一顿饭,致送了一份不菲的礼物。至于央请叶茂对他的华工下手轻一点这种话,提也没提。

一万八千名华工新兵,完整沿着轩军当初的老路,从加利福尼亚乘船南下巴拿马,上岸走过巴拿马地峡,再登船北上纽约,从纽约坐火车一路达到查塔努加,最后,由查塔努加而亚特兰大。

叶茂没有和新兵们一起过来。轩军扩充得太快了。很快便创造原定的一万八千员额不敷应用,叶茂于是留在加利福尼亚招收第二批兵源。

华工新兵要填满轩军各部队因伤亡产生的缺额,并组建第四师。除此之外,轩军的炮兵师、工兵团完整是从轩军其他各部抽调出来的;骑兵师新增的两个团,除了少数在当地招用的白人。大部分也是从轩军各部抽调,这些都使各部队产生了相当大的缺额。都需要华工新兵填数的。

成果。这一万八千人一分,填完各部队缺额后,只给第四师委曲留下了三个团的员额,搞得姜德和展东禄很是愁闷。假偶天成

而且,战斗结束后,第三师至少会走掉一半。

如此算下来。少说还缺三个团的员额。

第二批华工新兵未必赶得上萨凡纳战斗,假如关卓凡和谢尔曼的动作够快,新兵们甚至不必定赶得上这场战斗。但不管那么多,编制有这么些。填满它再说

练习场上吼声震天。

算算日子,在亚特兰大呆不了太久了,得抓紧时间狠操这群菜鸟。

轩军新兵的练习强度超过了正常的新兵参军的强度,但就如关卓凡事前断定的那样,华工们的底子确实是好,能吃苦,守纪律,皮实耐操。而北军的远远超过铁路工地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供给标准,保证了新兵们在大负荷的练习后,能得到足够的热量补给。

关卓凡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回国之后,是否还能保证同样程度的卡路里供给?是否还能保证同样的练习强度?

再次感叹:国力是战力之本。

在佐治亚州境内游荡了一段时间的南军胡德部,涌现了异动。

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六十七章 华工新兵,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149/367.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