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小山重叠(一)(1/2)
母子两个人说说笑笑,倒是一天之中难得的轻松时间,一会子吃的差未几了,于是本日最值得期待的松茸乌鸡汤端了上来,两个乾隆仿钧窑白瓷蓝绣球大碗一打开了,香气扑鼻,打开一看,松茸淡黄,乌鸡却是漆黑,上面还洒了几颗松子,鸡汤之上浮着淡黄色的油脂,冉冉热气升起,太监奉上了银汤勺,慈禧太后喝了一口,眼神一亮,“不错,”她又接连喝了几口,这才满足的喟叹,“到底是松茸,不掩鸡汤之鲜美,反而相互烘托,将鲜味进步了几倍。”
“在亲爸爸这,到底是能用到好东西,”天子也十分赞美,“这味道的确是极为鲜美。”
汤如此鲜美,乌鸡肉倒是不必吃了,慈禧太后喝了半碗汤,又叫人把碧玉粳米饭拿来,用汤泡饭,吃了小半碗的饭,吃完了尤嫌不足,还想再吃一碗饭,却被朱执义拦住了,“用汤泡饭蓝本就不易消化,老佛爷已经用了小半碗了,若是再用,只怕是不消化肚子疼。”
“过犹不及,”她放下了汤勺,“小朱子说的对,这样的美味,若是多吃了,就不够美了。”
于是太监们送上了漱口的茶,又奉上了毛巾,慈禧太后擦了擦嘴角,“今个是真痛快,”她对着光绪天子说道,“非洲的事儿,算是好事儿,晚上又有如此珍馐可以享用,真真是不错,天子呢,今个做了什么?”
“上了王师傅和翁师傅的课,”天子说道,“受益匪浅。”
“那就好,有收获,这课就不白上,不过你应当是知道,”慈禧太后把手肘靠在了边上的靠垫,“我对着翁同龢不算是太观赏,他不是搞洋务的人,为何,我要持续让英宗天子,和天子你,都吸收他的教导?”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难以答复,若是皇太后不爱好的人选,却把这些人选放在天子的身边,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天子,这第一个似乎有祸害天子的感到,若是现在的光绪天子,大约还可以说由于非亲生故此刻意不安排天子吸收好的教导,但是英宗天子的师傅,也有翁同龢在里头,这又是如何解释呢?难道是皇太后并不认为翁同龢分歧适?但是明明,刚才就说的很明确,“不观赏”。
“儿子认为,”天子考虑的说道,“翁师傅的学识道德文章,是国内翘楚,亲爸爸大约是重视翁师傅这一点的。”
“不错,”慈禧太后赞成的点了点头,“你能想到这一点就是极好,办洋务,并不是说咱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就不需要学习,在我看来,道德境界里面,咱们的礼义廉耻比洋人是高超多了,翁同龢固然不爱好洋务,但是他干涉的不算多,也不乱起哄,所建言之事,多也是直中要害,不算无的放矢,所以,他是一个合格的反对党。”
“反对党?”光绪天子有些不懂这个词。
“是,就是指朝中不是执政的气力,而对于执政的,在我国,就是军机处的一些政策采用抨击批评的不认可态度,这样的态度,在把持的领域内,可以起到监督施政的作用,所以,翁同龢这一点做的很到位,他自己也明确,在朝中的地位。”
“扯远了,还是说为何让他当着你的师傅吧,你说的不错,就是重视了他的学问文章,他是国内大儒,说是学富五车也不算为过,四书五经都精通,诗文也通,而且这字写的最好,”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庸中见精力。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进其中。“这是他的优点,你若是能学到他的这个优点,就是没有白学。”
“是。”
“他的态度如何,我不往干涉,”慈禧太后摇摇头,“但是你自己也要有自己的断定,师傅的话,不必定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我是慈禧 最新章节十二、小山重叠(一),网址:https://wap.at55.net/12/12936/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