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4章 黄克强功成身退 唐绍仪挂印去职(2/7)

经孙中山敦促,胡汉民这才答应复职,但以“陈炯明必须回粤”为条件。

于是,朱执信又受广东政府的派遣,赴香港邀请陈炯明回粤,陈炯明这才回到广州。

接着,广东省议会议决,胡汉民复任广东都督,陈炯明改任护军使。

而孙中山解职并离开南京后,临时参议院即于第二天又进行了表决;决定将临时政府与临时参议院都迁往北京,而将南京改回普通的都会城市。

黎元洪因兼任着鄂督而没有北上,袁世凯就让他挂了个副总统的虚衔。陈其美也因不愿放弃沪军都督的实权而留在上海,其工商总长则由次长王正廷代理。

其实,临时政府的北迁,早在袁世凯的预料之中;此时实现,算是遂了他的一个心愿。

接着,袁世凯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授予黎元洪、黄兴、段祺瑞等三人陆军上将衔,此后又颁授了一大批中将、少将衔。同时,又对全国二十二个行省的都督进行了任命;其分别为:直隶都督冯国璋、奉天都督赵尔巽、吉林都督陈昭常、黑龙江都督宋濂、江苏都督程德全、安徽都督柏蔚、江西都督李烈钧、浙江都督朱瑞、福建都督孙道仁、湖南都督谭延闿、山东都督周自齐、河南都督张镇芳、山西都督阎锡山、陕西都督张凤翙、甘肃都督赵惟熙、新疆都督杨增新、四川都督尹昌衡、广东都督胡汉民、广西都督陆荣廷、云南都督蔡锷、贵州都督唐继尧,而湖北都督则由黎元洪兼任。

这些地方实权人物,有新任也有仍旧;有革命党人,也有北洋军阀,还有前清官僚,可算是大杂烩。不过,毕竟是经袁世凯任命,多数尚能听命于他;况且,中央机构已移至北京;所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是操纵在了袁世凯的手中了。

与此同时,袁世凯特地任命黄兴为参谋总长,以示安抚。黄兴本来不想接受,但考虑到虽迁都北京了,南方却还有许多善后事要做,才受任了。

原来,辛亥革命成功,定都南京时,南方各省的许多民军以保卫临时政府的名都一窝蜂地拥到了南京。至今,南京城内还有来自各地的驻军七支,共二十六个师,号称三十万人。现在临时政府北迁了,已无必要再有如此多的军队驻于南京。但这些军队都是辛亥革命时追随革命党人起义的各地武装,因是源于各地的杂牌军而不愿受政府约束;且又自恃对革命有功,而伸手向政府要官要饷。有的因军饷无着,常引发士兵哗变及骚扰地方;所以,这些当时对于推翻满清皇朝起过一定作用的队伍,此时却成了政府不堪重负的包袱。

黄兴看在眼中急在心上,决定趁自己尚未离宁,帮政府处理好这件棘手的事,遂致函袁世凯表明心迹:“袁大总统命兴继任参谋总长,兴去意已定。然虑及南京城内,数万将士,亟待安置,刻不容缓;兴纵然怀归隐之志,却断不敢置之不顾,以负江南同胞之心。当须妥善处置,务使南方各军,布置得宜,各安其所。一俟布置大定,兴即行告退,以遂初志。”

而袁世凯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也正担心着留在南京城内自己难以驾驭的数十万南军,若是被人利用了,无疑是对政府的一大潜在威胁。因此,袁世凯也正欲将这些军队裁撤掉,以免如同一块悬石终日令他提心吊胆。

但是,自己刚坐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若急于裁撤唯恐得罪了人,这才迟迟没下决心不敢明言。如今,黄兴替他道明了并欲实施,正中袁世凯的下怀。因此,袁世凯二话没即予同意,心想“早一日裁去,早一日安心”。于是,袁世凯依着黄兴所言,即下令设立南京留守公署交由黄兴主持。此时,奉蔡锷之命北伐的原广西副都督、时任第三军军长王芝祥尚留在南京;于是,成了黄兴的助理。

同时,袁世凯颁布了《南京留守条例》;宣布南京留守公署直隶于临时大总统,负有维持南京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74章 黄克强功成身退 唐绍仪挂印去职,网址:https://wap.at55.net/12/12087/74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