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八章 白银(3/4)

。无论日本还是西班牙,都需要购买咱们的产品,而没有什么产品能卖给咱们,所以他们的白银单向流入中国,这叫做逆差。能持续输出白银的前提,是银矿能长期提供稳定的产量,否则他们国内就会面临货币不足。西班牙国内商人一直对中国产品抢占市场不满,而南美洲的银矿产量在下降,这种不满就会加剧。大约熹宗即位之时,西班牙发生贸易危机,又正在参与欧洲的一场战争(注:欧洲三十年战争),财政支出剧增,长期的贸易逆差难以持续,西班牙国王开始限制白银流出,大帆船贸易锐减。根据威利给我的消息,之前每年入港马尼拉的中国商船约有四十艘,到崇祯二年,马尼拉仅仅只有六艘中国商船入港,崇祯七年西班牙又限制美洲的阿卡普尔科港船只出港,主要就针对我国。日本石见银山产银量自万历年间达到高峰之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如果维持原有的贸易规模,日本国内会进入严重的通缩状态,经济会随之进入低谷,经济下滑便会影响民生和税收,从而对幕府的统治造成威胁,缩减对外贸易是唯一选项。幕府的锁国是有经济动机的必然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整体生产效率低于大明,一旦进行自由贸易必然形成逆差。所以幕府开始用朱印状限制海贸,以减少白银流出。白银流入大明大幅减少,就会处处都缺银子,朝廷面临的是白银紧缩,自己又没有银矿可以增产,完全收不到铸币税,所以这些红夷眼中最富裕的中国皇帝,连打流寇都凑不出银子。”

周月如眼神闪闪发亮,今天听到的似乎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她看着庞雨认真的道,“那之前已经有那许多白银进入咱们大明,为何那些红夷不流入了,咱们就这么缺银子,历年的那些银子去了哪里?”

“蒙元败于贫富差距,咱们大明经过这两百多年,也形成了固化的分配模式。”庞雨自信的扫视三人,“先说白银在国内的流向,白银从东南沿海进入中国,首先达到商品的产地江南,那是经济效率最高的地区,使江南形成外向型商品经济。市场驱动农民放弃种植粮食,将土地转化为桑棉等经济作物,而粮食则依靠湖广、江西输入,因为有长江流域的船运的廉价和便利,即便长途运输之后,粮食价格仍然远低于经济作物的收入,同时也出现芜湖这般专做棉布印染和钢铁的地区,沿大江形成了经济的地域分工,白银也就在大江流域流通。第二便是运河,主要是朝廷的赋税和漕粮,这些白银沿运河流通,税银来自全国各地,与所有人都有关,这是重要的再分配环节,各位都熟悉衙门里面的事情,农民种地所获本是实物,平日生活本是自给自足,涉及白银的地方很少,但一条鞭之后缴税需要纳银,仅仅在白银的兑换上就会遭受两次损失,因为赋税的特性,这种分配更多靠权力支配,农民创造的财富通过这些再分配的环节,变成达官富商地窖中的银锭,财富差距愈来愈大。”

周月如似乎想起了孙田秀一家的遭遇,将头低了下去,看着桌面出神。

“贫富差距让白银进入沉淀状态,富人有钱但消费有限,而百姓没有财富可以消费,这样商品生产和流通就会停滞,百业萧条之后,大家收入锐减,便继续缩减开支,形成通缩的循环。”

庞雨起身来到会议室张贴的地图前,“以地区而论,在这两个水系附近的地区,更容易获得白银,经济情况也就更好,朝廷的白银只够供应九边,缺乏调配其他地域经济的能力,九边的白银也会因为商品贸易回流到两条水系区域,距离越远的地区获得白银的困难越大,譬如陕西、辽东、贵州这样的边角之处,这些地方经济薄弱,承受能力更差,一旦白银流入减少,便首先出现生存问题,接着便是乱事起。这几个地区分别出现出现建奴、流寇、奢安之乱,除了边角之地统治薄弱之外,与白银相关的经济颓败也是重要原因。各地乱事的兴起使得避险需求大增,金银天然带有避险属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血残明 最新章节第四百零八章 白银,网址:https://wap.at55.net/104/104853/407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