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六章(1/4)

超快稳定更新小说,.6dd.cn!第五百二十六章

也许,世上英雄本来就不常有,大多数人都只是在不断努力地逃脱平庸命运的过程中那么,后人看待孙科的时候,首先应该持的,或许就是一种平和心态

虽然孙中山先生毕生在为革命劳碌奔波,但对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不仅充当着一个父亲的角se,是儿子孙科的人生与革命导师的角se正是在他的引导下,孙科早年便投入革命并长期担任的要职也正是在父亲的督促下,孙科养成了好读的习惯,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自勉,一直到晚年移居美国,仍然读不辍

孙科早年在檀香山时,孙中山就曾经从英国寄给他一套“人人文库”丛,这套一百多册的英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写的说、剧本,信中还不忘告诫儿子:“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多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孙科准备在中学毕业后研究农业,孙中山非常赞赏儿子的选择,亲自为他选择学校

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后,孙科担任《自由报》、《大声周刊》的编辑,孙中山甚感欣慰回到国内后,孙中山与孙科写信的主要内容,仍然一九一九年,孙科撰写了《都市规划广告心理学概论》两,且积极从事译述的工作,受到父亲的好评而不管到什么地方,孙中山与儿子的主要沟通内容几乎都是以为载体孙科在《八十述略》中回忆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籍要我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我国的线装;到了欧美,便寄来英文的各种名著来”

孙科喜欢读的名声在外,以致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要人中,他也是个比较能“的人”到了晚年,孙科远离曾经数十年相伴的政治斗争,终于有机会静心修养,唯以读自娱他曾回忆说:“除了偶尔出外作旅游外,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面”有人评价说:“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镇以读为乐,实属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的遗传个ing,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为准确得当”

对待革命的问题上,孙中山从来没有给儿子以特别的照顾,或者说偏袒儿子孙科最初回国时,廖仲恺认为他在美国研究过市政,又有都市规划著作,是广州市长的理想人选但孙中山认为他年纪缺乏行政经验而未允许,后在胡汉民的劝说下才正式委任当时孙中山的革命军经济困难,孙科在广州为其财政上的筹备做了有力的支持,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阵地

一九二三年,因为筹集军饷的问题,孙科遭到父亲的责骂,他认为是胡汉民假借命令索钱,挑拨他父子不和,并用手杖打向胡汉民,结果惊动了孙中山孙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夺过卫士的驳壳枪,就要打孙科而孙科后来与胡汉民不和,发展到互相猜忌,孙中山立即写信给他说:“正宜开诚布公,同心协力,以共扶危局”

一九二八年,北伐完成,中国基本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为“国家改造”提供了一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孙科认为“如果革命而没有建设,实在可说是完全失掉了革命的真意义”于是,他主张以渐进的方式促进革,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在政治理念上,孙科非常欣赏英美的民主制度他一度是“以党治国”的积极拥护者,但是随着国内外矛盾的急剧变化和党治弊端的逐步暴露,转而在内最先提出结束党治、尽实施宪政的主张抗战后期,他又呼吁实现制的民主政治一九四四年年,孙科在《纽约时报》撰文,畅谈他长期以来对在中国实现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他认为中国“必须先有贤明的政治领导,使中国及其人民迈向民主政治的目标前进”这种政治主张,反映了在陷入困境的政权时,孙科试图以西方的模式来重调整发展方向的努力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孙科一直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黄埔卧底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六章,网址:https://wap.at55.net/10/10077/574.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