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3/4)

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然而,空军司令戈林元帅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六集团军的空中补给。事实证明德国空军根本没有提供如此大规模部队的供给的运输能力,其每天三百吨的运输上限也无法满足每天七百吨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计划,希特勒遂下令保卢斯坚守阵地,第六集团军必须留在斯大林格勒,并命令他这个集团军今后改称“斯大林堡垒”集团军。由于恶劣天气和苏军防空火力,空投计划很快就遭受失败。另一面,苏军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

十一月二十一日,希特勒下令将曼施泰因元帅的第十一集团军扩建为顿河集团军群,由曼施泰因元帅任司令,并把保卢斯第六集团军、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利亚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交与他指挥。曼施泰因认为,德军唯一成功的机会在于第六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向西南突围,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则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科捷尔尼科沃向东北进攻,夹击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然后再旋转过来攻击图瓦京的西南方面军的右翼。但十一月三十日,希特勒在一次公开演说中表示决不会从斯大林格勒撤退,并且再次强调被围困的部队决不能投降,而曼施泰因必须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十二月十二日,曼施泰因元帅怀着沉重的心情,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德军以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为先导,于十二月十六日突破了苏军第五十一集团军在阿克赛河上的防线。至十二月十九日,第四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五十七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三十英里以内的地方。此时,曼施泰因发现自己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将令,下令保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十二月二十七日,苏军发动强大反击将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击退两百公里,终于使其退回了原来的阵地,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

一九四三年一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苏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二百五十公里以上的距离。事实上,第六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最后,德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步兵第四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五十一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二九五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二十三位将官被俘,约十四万人死亡,只有三万余伤患者事先陆续空运撤出。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一百九十九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全部,下辖第八步兵军、第十一步兵军、第五十一步兵军,第十四装甲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部分,有二十一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

西方学者估计轴心**队在这场战役**伤亡八十五万人,其中七十五万人阵亡或受伤,九万一千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轴心国部队一百五十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四分之一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黄埔卧底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二章,网址:https://wap.at55.net/10/10077/303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