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阅兵 (看台上)(2/3)

后那个匈牙利杂种,这混蛋竟然不断用脚踢着自己的椅子背,简直就是一个茹毛饮血的畜生。

日本大使探出头瞥了一眼坐在十米之外的中国使团,结果对方正好也在瞪着这边,双方的视线在空中碰撞了几秒,随后都故作什么都没发生般自然的移开。

大岛浩的思路很清楚,除非脑子进水想要侮辱东道主,否则没人会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引发冲突。他再一次庆幸身边坐着的是个技术型军官,而不是陆军省或者参谋本部那群血气上脑的马鹿。

大岛浩是炮兵出身,但他的从军生涯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担任武官,一路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升为了陆军少将,相比之下他那些个陆大同期同学,大都还挂着大中佐军衔在中国战场上玩命,不得不说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

日本陆军派驻海外武官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如果双方之间有军事贸易的话,陆军省通常就会选派一名兵备科干过的技术军官前往就任,除了刺探对方的军工技术之外,同时还可以在采购武器时做出比较专业的评估,不会像当年我大清的官员一样,花了大价钱却买回去一堆淘汰的产品。

小松大佐在日本陆军兵工厂和陆军省军务科都干过,对日本陆军的装备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知道日本陆军的长处和短板,知道日本需要什么样的武器。他还肩负着东京的艰巨使命,日本想从德国获得技术上的支持,如果能够买到一批最新研制的装备就更好了,比如德国在重庆上空使用的那型战斗机,陆海军双方都对此非常感兴趣。

但小松更感兴趣的是战车,也即是德军装备的坦克。这里顺便提一句,当时中国对坦克的称呼相当混乱,有学着日本称其为战车的,也有赶时髦直接用英语的,还有各地媒体报章音译为汤克、唐克与坦克者,如果不看内容真不知道指的是同一种东西,国内的复杂局面由此处就可见一斑。

日本陆军真要从德国进口坦克,这显然有些不太现实。日本国内经济正在迅速衰退,如果不是政府全力管控,在四零年中旬日本的金融就已经崩溃了。

因为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当然没就有得到意大利与德国在财政与经贸上的支持,原本抢占北部法属印度支那的企图也破产了,日本目前的经济形势比历史上更加严峻。

这些问题大岛浩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外务省向他隐瞒了真实数据,这可是日本帝国的战略性机密,他们担心这家伙会哪天喝高了不小心泄漏给德国人。

如果找不到新的经济刺激点,日本国内情况将会愈加恶化,届时内阁根本无法挽回局势,近卫文麿或许连年中都撑不过去,只能引咎辞职向国民做一个交代。

现在除非大幅度降低国民待遇和社会消耗,然后就与明治和大正时代那样,举国上下再一次勒紧腰带,并且开始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特别是每年在军费上的支出,同时停止对外征伐,全民一心同体共渡难关。

但是这可能办得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就连天皇都不能不顾及到民意,得不到内阁和陆海军的一致支持,他绝对不会下旨停止战争。

正所谓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已经尝到战争红利的甜头,总算过了几年舒坦日子的日本国民,怎么会允许政客官僚们终止这场给他们带来不少好处的战争。

日本的国民们此刻还没有尝到战争的苦头,他们只知道战争可以让国家变的更加繁荣,谁会知道在一片热火烹油花团锦簇之下,大日本帝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尽头。

明治大正年代积累下的元气正在迅速的被消耗掉。

当日本开始实施战时经济管制之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就几乎停滞了,因为厂家很难获得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原材料。

德国恢复海外贸易之后,战略资源的来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章 阅兵 (看台上),网址:https://wap.at55.net/0/55/1107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